近日,笔者偶遇一位节后首次走村串户收购农副土特产品的农民经纪人,因是老同学便与其寒暄。这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某镇农民经纪人告诉我,以往他的电摩下乡兜一趟,多多少少都能收到一些散户棉农种植的籽棉,而年后下乡却一辦没有收到。笔者经与大丰区农业农村局联系得知,该区2019年植棉面积1242亩,单产200公斤,虽然地方农财部门调高了上年度种棉补贴,但由于受比较效益差、茬口调转等原因,棉花面积产量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大丰历史上最多年景植棉65万亩,总产120多万担,是全国内陆县级棉区人均向国家售棉数量“第一县”。在国家先后放开、调整棉花购销和产业结构政策影响下,这个昔日全国著名的优质棉基地县生产逐年下降,种棉人“老龄化”、种植区“碎片化”、品种结构混杂褪化等现象成为当今当地棉花生产的 主体特征。
据当地农产品经纪人反映,2019年度当地依然没有棉花经营、加工型企业收购棉花。散落于乡间的千余亩棉花一部分由农民经纪人收集了上来,一部分被农户自留或售赠亲戚友邻作了生活用棉。据大丰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的同志介绍,去年秋冬,农民经纪人下乡收棉的平均价格为2.85元,从市场棉花价格行情看,这个价格收购者是有利可图的,只是总量有限。盐城当地近几年棉花加工企业中,大中型(400型)轧花厂己基本转产处理,一些老棉区仅存的棉业公司通过收购棉花经纪人零星集中上来的籽棉(收购均价3.00-3.10元),加上再从外省市组织回来的资源一起加工后卖籽出皮。这些企业多数使用的是200型以下老旧轧花车和打包机械,因生产工艺比较陈旧,加工产品质量一般,多数皮棉销往了本地的小型纺企。据了解,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加上资源见底,这些为数不多的棉花集中个体户基本上停止了相应业务,这也形成了当地棉花收购加工告馨的成因之一。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