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疫情下纺织业:补链强链,链中寻机
2020-04-27
分享至:

  消费意愿下降、海外订单滑坡怎么办?

  春天,本是张扬美的季节,也是服装等相关企业收获的季节。但今年春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端“寒冷”如此,供给端的相关纺织服装产业自然也是寒意阵阵——订单少了、订单暂缓、订单取消……诸如此类的讯息,无不让人们关心起一件事:作为浙江传统优势产业,纺织业这条上连数以万计企业、下连海量消费群体的大产业链,生存状态如何?浙江纺织企业的老板们又在忙碌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近期记者走进浙江省内纺织业集聚的绍兴、嘉兴、湖州、杭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激变 行业遭遇“倒春寒”

  这个春天,浙江纺织产业可以说是“陷入寒冬”,上下游产业链一损皆损。

  浙江有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上游化纤领域,桐乡、绍兴、萧山是全国知名的化纤新材料生产基地,涤纶纤维产量超过16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中游印染领域,绍兴柯桥的蓝印时尚小镇,集聚了108家印染企业,印染量接近全国三分之一;下游的服装服饰领域,全省已形成18个服装产业集群。

  “即便有庞大的下游客户群,我们最近的销售也出现大幅下滑。”在家纺企业集聚的长兴县夹浦镇,浙江科艺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艺纺织”)是当地为数不多的上游化纤企业之一,当地约八成的纺织企业处于其下游。公司副总经理沈建明告诉记者,客户大多都是做外贸订单的,用他们的原丝生产坯布后再经过印染出口海外。3月下旬以来,下游企业的新增订单明显减少,公司的库存一度高达五六百吨,是平时的两倍多。

  在距离“科艺纺织”仅数公里外,下游企业“诚鑫纺织”的订单已经缩减了近一半。“我们的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出口海外的,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们影响很大。”公司副总经理童毅洪说,从4月以来就不断有国外客商来电取消或延后订单。受此影响,他们仓库里的坯布存货已经多达600多万米,价值超过1000万元。

  “现在,最让我担心的不是订单被取消,而是国外渠道商、合作伙伴会在这次疫情中倒下。”谈及海外市场的风险,“鑫常纺织”副总经理张健介绍,这段时间不断有国外客户要求延后付款,金额超过200万元,并且还有600多万元“漂在海上”的货物也可能会面临“回款难”的问题。不仅如此,张健说目前公司只有五六十万美元的订单在手,仅够维持企业20多天的生产,并且从4月以来几乎就没有新增的海外订单了。

  不仅在长兴,绍兴龙聚纺织有限公司也一样因订单减少而叫苦不迭。“这个春天我们往美国市场只发了两个货柜,欧洲订单更是‘全军覆没’,至今一个货柜都没发出去。”公司总经理宋占锋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最多只能扛到今年8月份。浙江维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锋告诉记者,公司设备利用率现在只有六七成,加工单价还打了八折,相当于实际利用率只有一半;而纺织企业只有设备利用率达到85%才有利可图,现在开工生产主要是维持公司运营。

长兴夹浦镇一家纺织企业工人正在操作喷气织机

  应变 想尽办法活下去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众多浙江纺织企业表现出极强的求生欲,充分展现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动态调整产能,成为企业疫情下求生的首要法则。走进浙江华港染织集团有限公司,记者发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5个车间里,做外贸订单的车间全部暂停了,而做“牛奶丝”产品的印染车间却异常忙碌。总经理顾洪宇告诉记者,这个车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月底,而且还不断有客户在追加订单。他告诉记者,因为他们采用了业内顶级环保染料和环保助剂,品质好于同类产品,因此即便是在疫情影响下订单也没有减少。

  “这样的创新,多亏了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企业龙盛、传化,他们的最新技术和产品都很快在我们这里得到应用。”顾洪宇说,眼下他正将另一个做普通产品的车间改造升级成做牛奶丝产品的车间,目前仅蒸化机、新印花机等装备已投入200多万元。

  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转型的纺织企业在柯桥并不少。“眼下企业遇到了困难,但是每家企业都在想办法。”柯桥区经信局党组成员王好告诉记者,有些外向型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通用性强的纺织产品生产比例,因为这样的产品在疫情过后不愁销路。

  除了转型拓市场外,更多企业选择主动收缩产能,减少开支的同时稳定工人队伍,“诚鑫纺织”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我们已经根据在手订单情况主动缩减产能至原先的七八成,同时对员工实行错时上班制。”该公司副总经理童毅洪说,虽然工人工资也随之减少,但公司跟员工解释了减产的原因,也分析了市场行情,工人们大多还是能够理解企业的苦处。童毅洪坦言,接下来,随着订单进一步减少,他们或许还将进一步缩减产能;但不管怎样,都会努力保持工厂的低负荷运转,以此来维持核心员工的稳定。

  在杭州,从事家纺生产销售20多年的陈世荣做过传统外贸、国内电商,四五年前转战“亚马逊”,在欧美终端消费市场上迅速“攻城略地”——如今年销售额已超过5亿元。可即便如此,他也察觉到国外市场的阵阵寒意:他的网店访问量和日成交额出现“断崖式”下滑,较最高峰时减少了近半。

  面对市场骤然下滑,陈世荣却并不慌张。“市场终究会在疫情过后迅速恢复,现在要做的是练好内功,以便将来把握市场反弹的机遇。”他说,疫情正好为他提供了一次练内功的机会。近些年来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增长迅速,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陈世荣准备在疫情期间对员工加强培训补上短板。就在前两天,他又招聘了两名硕士,准备重点培养。

  除了留住人、做好培训,还有不少企业正趁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开始储备低价原材料。沈建明告诉记者,3月以来国际油价不断下滑,也连带着他们上游的原料“涤纶TY”价格不断下滑,已经达到了近十几年来的最低价。“最近又再次下滑,在我们看来或许已经越来越接近价格底部。”他说,为此他们已经拿出了五六百万元买入一批原料,如果后期原料价格继续下滑,他们还将进一步“抄底”。沈建明相信,疫情过去后,这些低价买入的原材料将为企业带来不菲利润,以对冲疫情的影响。

柯桥马鞍街道印染企业车间

  求变 像步鱼一样敏捷求生

  步鱼,是江浙一带常见淡水鱼,颜色似土、肉质鲜美,具有喜安静宜群居、反应灵敏、爆发力强等特点。

  4月21日,距离纺织重镇绍兴柯桥发布“步鱼计划”刚好一个月。“步鱼计划”寓意柯桥制造业要专心致志做实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对市场反应既灵敏快捷又爆发力强。尤其是危机当前,要趁机练好内功,一旦市场恢复,能迅速咬住机会,重新奋起。

  “浙江纺织产业强在产业链完整,这是危中寻机的最大优势。”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此次突发疫情全球蔓延,很多地方的终端消费市场一下子“消失”,从而将危机传导致整条产业链。也就是说,并非产业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市场骤然萎缩所致。

  绍兴百丽恒印染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说法恰好可以印证这个观点。“我们外贸两大块,一块面料出口到东南亚制成衣,订单几乎没了,还有一块直接销往美国沃尔玛超市,还在不断追加订单。”公司总经理夏忠发现,疫情下没有关门的美国超市,对布料的需求量不降反升,最近对方又追加了一笔100多万米的订单。

  夏忠告诉记者,沃尔玛每年都会对公司进行考察。去年7月沃尔玛高管在百丽恒考察时,刚好也到过东南亚,对方认为,即便加征关税,他们依然愿意来中国采购。因为这里产业链完整、供应能力稳定、产品质量可靠,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这次疫情带来的极限施压,犹如一面镜子,清晰照出浙江纺织业的长短板——产业链完整,不代表产业链强韧。因此,要度过危机,还得从产业链上下功夫。此时,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正是良机。柯桥的“步鱼计划”,正有强链补链的含义。“有印染,有轻纺市场,但上游的化纤、织造是柯桥的短板,接下来的项目引进上,柯桥会有意识‘补链’,同时加强同周边配套产业的协同性,从而培育形成一条更为强韧的产业链。”王好说。

  想从产业链补齐做强上下功夫的企业越来越多。绍兴本地化纤龙头企业天圣控股,近段时间一口气收购了7家印染企业,从上游化纤向下游印染延伸,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聚合度。王好注意到,这段时间已经有8家印染企业要求厂房改造提升。“我记得盛鑫印染在一个周三下午提交了申请,多部门会审在周五下午完成,48小时里,公司董事长傅见林给我打了10多个电话。”王好说,傅见林有句话让他印象深刻,“现在是厂房改造的最佳时间,我一刻都等不了”。

  如今,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热闹非凡,工地上6台挖掘机挥舞巨臂忙碌着,旧厂房已经不见踪影,一个投资1.5亿元的改造升级项目正在争分夺秒建造中。尽管产能与过去基本持平,但新上的高支高密面料项目,每米附加值可以上升到8至16元,远高于现在普遍每米1元的水平。好马配好鞍,不能再走靠跑量过活的老路子了。浙江省印染产业协会会长、海通印染董事长李传海信心满满。

  此时的逆向投资,正是增强自身肌体、在产业链上谋求更优位置的最佳时机。每次危机来临,都会有一批企业崛起,当然也会有一批企业倒下,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对浙江纺织产业链来说,在危机的洗礼中得到升华,是使命和责任。李传海认为,疫情过后,大家的环保意识会更高,印染行业的门槛也会随之提高,柯桥印染产业治理标准远高于全国,将赢得更多机会。从全产业链角度看,全世界没有像柯桥这样配套齐全的地方。接下来,柯桥印染应该从为浙江、中国提供印染服务转向为全球纺织产业提供印染服务。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