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暑”时节,无论在新疆还是内地,棉花的生长发育均处于关键时段,品质及产量的形成就在此时期。在普遍关注产品质量、以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迎合客户的消费意识形态下,重视做好棉花品质的锤炼十分重要。
在一般人眼里,棉纺织产品、服装等的质量塑造主要靠纺织工艺及制造水平,其实,棉纤维制品的基础品质与棉花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措施实施状态有着更重要的关联。其主要的技术指征是,产前——选好一个适合当地自然生产条件的品种;产中——抓好棉花生育期尤其是铃花期田间管理;产后——搞好棉花收购的按质区分、优棉优价和提高轧工质量。这三条做到了,棉花自然的、固有的品质特征就会体现出来。
当前全国棉花生育进入“产中”,正是生育旺盛期。围绕优质棉的生产、管理技术上主要应重视三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结合合理密度的要求,将一些弱小苗、病残苗、药伤苗拨除并带出田外处理,解决密度过高、生育参差、与健苗争水争肥且效益低的矛盾,有利于把壮苗培育成健壮株型,提质增产。
二是及时跟进植株的打顶抹芽及去除空枝老叶等管理。盛夏时节棉花旺发,但生育至一定时期,需要控制株型,如适时打顶以控制株高,人工抹去赘芽、空枝、老叶等,努力增强株垄行间空气阳光的通透性。棉花结铃自下而上,如果基部棉铃得光得气差,既无生长进度,也无内在纤维质量形成的外在条件,往往不是烂铃就是落铃,而早期成铃只要生育条件好,其固有品质是上佳的,所以及时有效地抹去赘芽、空枝、老叶等是争取早期优质棉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是结合棉花生育长相,精准进行化调化控。棉花生育不可能无限制蔓延,过度肥硕的株型惹虫易病抗风雨能力差,因此当棉花生育至一定状貌时,如果气温偏高,基肥发力不减,就要采取化调化控,通过控制外延旺长加根外叶面补肥,提高株型品质抗性,给满足丰产的成铃再造一个优质棉纤维的培育供体。
以上技术实施将显著改善花铃期棉花生育环境,有效解决过旺棉花蕾铃脱落、发病率高、早期吐絮品级低的问题,提高优质棉产销比例,大大提升植棉效益。
(来源: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