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新疆棉风波持续发酵 疆棉乃至中国棉花市场格局会怎样变化?
2021-03-29
分享至:

  近一时期,特别是上周末,美欧针对中国棉花及下游制品出口等动作不断,部分国际品牌和国际机构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在其商业活动中排除疆棉及其制品的行为、拜登在首场记者会上的讲话,以及中欧相互制裁等事件,均反映出美欧对中国的联合制衡。在此背景下,疆棉乃至中国棉花市场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新季新疆棉农的种植意向会不会改变?未来疆棉如何应对新的市场形势?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个惊人变化,产量提升一千倍

  “1949年,疆棉产量只有5100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1.1%。随后,特别是1990年以后,在我国工业化加速、技术进步、政府推动棉花生产转移等一系列因素提振下,疆棉产业发展迅猛提速。到了1998年,疆棉产量达到140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31%,首次突破30%。到了2020年,疆棉产量接近520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87%,其中2012—2020年,疆棉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占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菏泽弘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强已在棉花行业深耕20多年,深深感受到了我国棉花产业的日新月异,他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说,疆棉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原始耕作模式”到“工业化耕作模式”的发展过程。如今,棉花产业已经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作为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6年位居全国首位。全疆约有一半以上农户从事棉花生产,棉花生产人口约70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来自棉花种植,甚至部分地区农户收入的60%—70%都来自棉花。与此同时,棉纱也成为新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纺织服装业则成为当地实现优势资源转换的支柱产业。

  作为资深拾花工,如今主要在新疆从事棉花种植的几位来自河南省尉氏县的棉农表示,往年,到了疆棉采摘季节,河南等省铁路部门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开出专列,把内地的拾花工输送到新疆,以便让成熟的棉花及时得到采摘,而如今,大中型“下蛋机”遍布新疆各产棉区。可以说,H&M碰瓷疆棉、BCI信口雌黄等都是别有用心的。

  据张国强介绍,新疆棉花生产早已高度机械化。有关机构发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通过机械采摘。即使在最为忙碌的采摘旺季,当地也不需要大量的拾花工了。

  自棉花期货上市以来,记者已连续10多年对疆棉产业进行追踪调研,目睹了疆棉产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记者看到来自当地维族、汉族等的农户从昔日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一边经营着上规模的棉田、轧花厂,一边开办着富有民族特色的餐饮店、农家院时,都会深深感受到,在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中国棉花产业及新疆经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

  多年来一直在新疆沙湾县推广土地流转与棉花种植规模化的张向峰曾告诉记者,有一年,他所在公司的一块3800亩的棉花田,400名拾花工采摘了近两个月,而如今,利用机械采摘只用了3天。目前,棉花种植、田间管理、采摘等均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平均一个工人可以完成150亩以上的种植与浇水、打药、采摘等工作,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棉花质量,新疆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籽棉采摘以后不落地,直接运到轧花厂,有效杜绝了“三丝”。

  据了解,与手摘棉相比,机采棉成本低,加上品种较为统一、棉桃吐絮时间较为一致,机采棉的整体质量较好,便于大批量销售与后序加工。市场预计,随着疆棉产业“五化”即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采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销售期货化的深入推进,当地纺织产能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新疆有望生产出更多“中国好棉花”。

  记者在调研时还了解到,近年来,从棉田选择到棉种选育,从地膜购买到落叶剂喷洒,从开花结桃施肥到棉桃吐絮管理,从籽棉采摘到运输与加工等均有一套标准的、规范的操作流程,特别是针对棉花产量与质量,更有较为科学并切实可行的技术与管理流程,至于籽棉加工与皮棉销售,以及运用期货工具融资等,也有很多创新。与此同时,国内棉花产业与纺织产业的转移、郑棉和郑纱期货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等均给疆棉市场注入了活力。

  新时期新气象,提质降本很显著

  新疆闫氏德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友法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近期他一直带领农业技术人员奔波在新疆各地,重点是指导农户施好底肥、选好良种与地膜、扎好滴灌带,争取为新季疆棉丰产、质量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由于今年天气条件不错,当前新疆各地均在积极整地备播,再加上去年籽棉收购价高于棉农预期,他们稳种、扩种棉花的意愿较强。”闫友法说,种棉大户、轧花厂及纺织企业等早在去年就得知了国外相关机构对疆棉的动作,但对疆棉发展前景一点也不担忧,因为大家都明白,我国的棉花市场是产不足需的,加上近年来内需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内市场对高档棉花制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大家都在埋头加油干,只要种出好棉花,销路根本不用愁。

  据闫友法介绍,今年新疆各地在棉花选种方面大范围推广“一主两副”模式。若没有良好的种子,则一切增产、增收都难以实现。要想把棉花产业做大做强,首先要从棉花种子选育上下功夫。

  从记者近年来在新疆棉花市场调研的综合情况来看,无论是棉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还是大型农场乃至南疆地区的“散户”,越来越重视提质降本增效。另外,从上游棉种选育,到下游压轧纺织,疆棉生产加工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在积极适应机采趋势,这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市场各主体针对机采棉杂质偏多的问题,正在下功夫改进。

  相关机构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人口大省——河南也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大省,近年来该省棉纱产量保持在300万吨,原材料主要以新疆优质棉花为主,下游产品主要用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内地棉花种植面积的调减,再加上疆棉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河南等棉花下游产业集中的地区,疆棉的市场份额与定价权得到加强,市场对疆棉的需求稳中有升。

  风波背景复杂,产业需要更强大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棉花研究员吴新扬认为,疆棉风波的本质还是贸易战的延续,其不是单纯指向棉花,而是一场对全球纺织业话语权的争夺。

  部分宏观经济分析人士认为,美欧对我国动作不断,进一步印证了美国联合盟友欧盟制衡中国的执政思路。美欧服装企业以“强迫劳动”和“种族歧视”污名化新疆,意图打击我国棉花产业,是典型的商业问题政治化,其本质是遏制中国崛起。

  吴新扬说,国内棉花产量集中在新疆,市场基本自产自销,且因国内产销缺口存在,每年还需要进口美国、巴西等国的棉花补充。进而言之,疆棉风波更多是针对以疆棉为主要原材料的中国纺织供应链。尽管近些年国内纺织业受限于劳动力成本、贸易摩擦和环保压力等因素,纺织产能存在主动向外转移的趋势,中国服装在欧美市场的份额也相对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在纺织服装供应链上“去中国化”的企图会得逞。

  “疆棉风波持续发酵,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优质棉花供应和约三分之一的高效纺纱产能将不再服务西方市场,但西方市场在中短期内很难找到能够替代中国的角色。毕竟,凭借从种子、种植、加工到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多元纤维原材料供应优势,以及高效的基础物流设施,中国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吴新扬说,更重要的是庞大的人口基数、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中国强大的服装消费市场。2020年我国服装行业消费额约2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之一。中国市场是众多国际服装品牌必争之地,从我国服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国际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远高于国产品牌。在疆棉风波后,如果这些国际品牌不能放下偏见,那么庞大的中国市场也会将其抛弃,国产品牌有望迎来崛起机会。

  市场情绪释放,价格回归基本面

  吴新扬认为,此次风波发酵以前,美国等就针对新疆棉花、番茄制品等进行了制裁,其对市场所形成的实质性负面影响早已在价格涨跌中得到体现。近日,伴随着国内期现货棉价的高位回落,疆棉风波放大了市场悲观情绪,而且短期情绪波动的影响大于基本面的作用。从交易角度来看,市场情绪开始转向,此前一致性看涨预期有所降温。不过,棉价的大幅调整给了市场一个利空出尽的提醒。从供需角度来看,偏紧的供应形势逐渐显现。供应方面,当前迎来主要棉花生产国播种季,价格下跌削弱了全球边际新增供应的可能性。比如,在美国得州、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玉米对棉花的种植替代可能进一步加深。需求方面,经过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被动去库存,而消费大幅好转仍需观察。

  “截至目前,2020/2021年度国内籽棉收购加工基本结束,皮棉销售快于往年。”张国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截至3月19日,全国皮棉销售率为79.8%,同比提高22.1个百分点,较过去4年均值提高17.3个百分点,其中新疆销售率为79.3%。

  张国强表示,当前国内棉花库存总量是偏低的,而且每年还需要进口200万吨来弥补缺口。如果疆棉风波持续发酵,那么最坏的结果是影响150万—180万吨中国棉花及制品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减少进口及加大储备来对市场进行调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疆棉风波的影响还会延续,市场情绪也会不断反复,建议投资者与棉花产业企业冷静观察,并注意防控风险。

  (来源:期货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