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名“90后”小伙立下“军令状”,共同挑战种植3000亩棉花。这个话题连日来在新疆产棉大县尉犁成了热门话题。 27日,记者在新疆尉犁县一块棉田看到,一台装有农机自驾仪的拖拉机在自主播种棉花;一台农业物联设备像卫士般矗立在地头,实时监测棉田的图像、气象和土壤数据……尉犁县“90后”小伙艾海鹏手持手机,通过APP随时关注棉田天气状况。尽管戴着遮阳帽,他的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 “你瞧,地头的‘稻草人’将监测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数据传送到手机,我们确定播种日期后,装有自驾仪的拖拉机就下地干活了!”艾海鹏告诉记者,智慧农机除了在播种环节减少人力外,在棉花生长期的锄草、打药环节,农业无人车和植保无人机也发挥着大作用。 艾海鹏从小耳濡目染,从父辈们那里学到了一定棉花种植基础知识,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尉犁县成为了一名植保无人机飞手;2020年,运用植保无人机、农用无人车、农业物联设备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他种植管理的4亩智慧棉田产量突破了400公斤。 为了验证这种棉花种植模式是否适用于大规模棉田种植,今年春播时节,艾海鹏和尉犁当地另一名“90后”小伙凌磊参与了广州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发起的超级棉田挑战,两人共同种植管理3000亩棉田,9月底秋收时,每亩地的棉花产量要达300公斤以上。 在传统的种棉模式里,3000亩棉田的耕、种、管、收需要30名劳动力完成,艾海鹏和凌磊的种棉挑战让尉犁一些种了20多年棉花的棉农觉得不可思议,从春播开始,艾海鹏的棉田就吸引了不少棉农围观。 “过去,无论是判断棉花播种条件还是检查出苗率,都需要人工在地里蹲守,现在这些工作交给地头的‘稻草人’就好了。”艾海鹏笑着向观摩的棉农介绍,地头的‘稻草人’是一台农业物联设备,它能够及时将监测到的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水分等数据传送到手机;在棉花135天的生长周期中,农业无人车、植保无人机等将代替人工,相继下地干活,完成打药、施肥和锄草作业;等到9月底棉花采收季,植保无人机还可以高效开展喷洒落叶剂作业,方便采棉机集中采收。 对于这块地的产能,基于去年成功试种的经验,凌磊也信心满满:“通过无人化水肥管理,进行科学灌溉,去年试验田棉花亩均增产了104公斤。” 尉犁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晓冬介绍,2021年,尉犁县计划种植棉花102万亩,高产能离不开高度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尉犁县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已达96%,超级棉田依托智慧农业先进技术,棉花从播种、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科学化、智能化,将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棉花综合效益。下一步,尉犁县将加快推广普及智慧农业技术,为尉犁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