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时间以来,棉价的波动、“双限”的压力让纱线企业倍感无奈,但尽管面临着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纺纱企业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加练内功。立足企业需求,他们从各自的痛点出发,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 凤竹纺织 从“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 纺纱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福建泉州,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竹纺织”)正在改变大家对这一行业的印象。如今,该企业几万平方米的仓储区内几乎无人作业。在“黑灯瞎火”的环境下,各类机器人“5+2”、“白加黑”地忙碌,工厂无人却运转高效。 分拣,是纺织企业最耗费人工的工序之一,但在凤竹纺织安东新厂的车间,两台机械臂像两位“大力士”一次性就能抓取30公斤~40公斤的整捆布料,并精准投放到不同的料筐,随后进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将料筐送到自动化仓储系统中。 凤竹纺织工程师李添培介绍:“从前端产品订单信息,直接根据信息进行分拣,不同的布,进入不同的货框,货框装满之后,我们仓库系统会自动调取无人叉车。将货物自动运输到仓库内自动存储,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 分拣、运输后,布料来到自动化仓储系统。虽然环境昏暗,但自动堆垛机可以有条不紊存取货物。从搬运到分拣到存储,全程无需人工。据了解,这套系统是目前福建省内纺织服装行业中唯一实现生产、库存与供应链无缝衔接的自动仓储系统,依靠这套智能系统,企业实现“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的转变。 李添培说:“我们整套系统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只要仓管员在中控室进行一个输入,下达工作任务,系统就会自动将货物运送出来。这样不需要人工到仓库去寻找货物,整个准确性和效率会提高很多。 那么到了出库的时间,布料运转到哪儿?需要提前多久准备货运车辆?有了自动仓储系统,管理人员对物流过程也了如指掌。 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时间和人工成本。未来,在纺织行业,这样的“无人工厂”将越来越多。 溢达集团 聚焦行业多个前沿项目 研发永远是一个制造型企业的核心环节。源于多年的积累与磨砺,溢达集团沉淀了一支高素质且“善于作战”的研发队伍。 溢达集团总监张玉高介绍,公司每年投入营业收入3%以上的经费作为研发费用,在棉花育种、绿色生产、智能制造、新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探索纺织行业前沿课题,致力于解决纺织服装行业共性技术问题。 据了解,目前溢达集团研究与开发中心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无水染色”、“免上浆织造”、“泡沫整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研究”、“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大通量膜处理印染废水”等多个行业前沿项目,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技术突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溢达承担的科技部重点专项“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 张玉高介绍:该项目旨在研发一项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采用二元溶剂体系替代传统的水介质染色,可实现染色过程节约用水95%,节约染料用量30%。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中试,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正在进行工业化应用的准备。而最新研发的“染色废水元明粉回用”技术则采用大通量膜对活性染料染色废水进行分离处理,可以将元明粉重新回用到染色过程。不但大大减少了染色过程的盐排放,也使污染物得到资源化充分再利用。项目已经完成中试,正在进行产业化应用。 除了对产品研发的重视,溢达所有工厂在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及节能降耗也成为了溢达产品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张玉高介绍:“‘中国棉纺织行业推荐产品品牌’里推荐的纯棉色纺纱和纯棉色织布均采用优质新疆长绒棉和最先进的紧密纺纱技术,纺纱全程智能化,车间万锭用工仅为15人。而在染色过程,我们采用最优质的染料,最先进的设备和最环保的工艺。其中,脉冲染色技术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染纱过程中的水耗;染纱车间经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染色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回用标准,被再次用到生产过程,大大减少了染色过程中的污水排放。在织造过程,溢达采用免上浆织布,不排放浆料,更节能环保。在后整理工序,溢达应用业内最先进的液氨整理和免烫整理技术,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采用泡沫整理替代传统浸轧,减少定型工序能源消耗35%以上。” 无疑,正是从研发棉种开始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成就了溢达今时今日在全棉衬衫梭织布领域的王者地位。 玉帛纺织 创新上浆工艺提升经济效益 浆纱浆料一直以来都是纺纱行业探讨的重要课题,不少纺纱企业都面临着此方面的工艺难题。 浙江玉帛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支高密纺织面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纺织科技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和中纺院江南分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以浆料助剂研发为重点,创新研发了适用于纯棉、纯涤、涤棉混纺等纱线的高回潮率、高浸透、低上浆率、无聚乙烯醇的全淀粉上浆工艺。 “用了新技术之后,员工操作更简单了,以前调浆工艺复杂,现在用了全淀粉,工艺变简单了,员工也不容易出错。”该公司浆纱车间主任姚建鑫说,除此之外,车速提高了,以前每分钟60米,现在能达到每分钟100米,产量大大提高,而且质量也更加稳定。 经过多年研发,全淀粉上浆工艺已经给玉帛纺织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现在每年可以节约250多万元生产成本。”浙江玉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平介绍,目前,该工艺已在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在浙江、江苏、安徽、河北等地厂家得到推广,达到了高效高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目标。浙江理工大学教授、省纺织工程学会专家余志成表示:“玉帛纺织研发的全淀粉上浆工艺有许多亮点,织造效率高,较传统工艺可提升10%;浆纱质量好,且成本可降低8%;退浆废水可降解,生态性好,处理成本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用电量可降低8%。” 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全国原淀粉浆纱技术研发中心”在浙江玉帛纺织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很高,是2021年浙江省纺织行业唯一的一块。”黄少平表示,这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下一步,他们将借助“全国原淀粉浆纱技术研发中心”这一平台,把这项技术在整个行业内进行推广,让纺织行业能够实现比较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最终为中国纺织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