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两会凝聚信心,纺织业发展须紧抓七大窗口期
2022-03-14
分享至:

  冬去春来,草木萌发。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2022年全国两会不负使命,完成了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纺织业代表委员和全国近5000名各界代表委员一起,认真履行职责,察国计民生大势、谋改革发展良策、绘民族复兴蓝图。

  尽管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政府工作报告给了我们迎接挑战的信心: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必须爬坡过坎!同时,信心的背后是底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有挑战,同时也伴随着机遇。作为中国制造业压舱石的纺织业,理清了内外形势,从风险中看到了机遇。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告诫行业,把握好发展的窗口期、战略机遇期,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窗口就在这里:文化自信的树立、共同富裕成为核心逻辑、全球产业格局重新调整、数字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模式快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人口结构性变化。

  1 要把握文化自信树立的窗口期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文化自信确立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另一方面表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当前文化自信正在加速转变为产品自信、品牌自信,构筑着中国时尚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行业要把握文化自信确立的历史机遇,适应消费市场新的变化,做好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释放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就没有根基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来,无论是风靡全球的“冰墩墩”,还是年销售额超过20亿的汉服产业……不难看出,在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影响下,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审美情绪碰撞火花的国潮,承载着当前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意趣。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普遍感受到,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带着自己关于彝绣扶持的建议,着一身精心设计、改良后的传统彝族服饰,来到了北京会场。作为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乔进双梅是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刺绣工,这套漂亮的服饰,是乔进双梅和姐妹们合作完成。“乡亲们增了收,日子越来越红火,对彝绣也越来越有信心。”乔进双梅认为,这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如今,这股自信的风已经吹遍了大小凉山,特别是她所在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人人都成为了“绣娘”。而精美的彝绣早已飞出小凉山,漂洋过海。

  全国政协委员杨勋提出,需要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在更大程度上重视我国纺织服装自主品牌的软实力建设。围绕“大师、大事、大牌”,联动本土企业文化与纺织家国情怀,深入挖掘中国纺织工业文化的特色故事,整合文学、艺术、影视、音乐创作等文化资源的全方位配套,引导国际国内消费对中国纺织工业文化“科技、时尚、绿色”的价值认可与美誉度认同。

  2 要把握共同富裕成为核心逻辑的窗口期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要缩小城乡差距,捅破城乡经济的“窗户纸”,实现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根本途径就是要推动城乡的产业衔接与转换。以民生产业服务民生改善,以产业特色带动特色区域,行业要融入共同富裕的历史大势,服务共同富裕的共同愿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次明确了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李培林认为,要把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补上城乡差距这个短板,让广大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摆脱低收入的状况。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整体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

  就业对共同富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就业,关乎企业运营、宏观经济,同时也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稳就业在经济发展中被摆在突出位置。企业在承载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余东说。

  3 要把握全球产业格局重新调整的窗口期

  尽管疫情下面临复苏压力与发展波折,但整体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产业发展的空间所在、潜力所在。面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刻调整,我们需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以更加多元化的思路,开拓新市场、拓展新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

  据介绍,跨境电商发展近年来在速度和规模方面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外贸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尤其在疫情冲击下为稳外贸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张建华表示,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外贸企业要苦练内功、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比如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这是外贸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的一个可行途径。此外,外贸企业可以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外贸产业链的运转效率,以数字化赋能国际贸易。

  全国人大代表王伟提出建议,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布局重构,高质量建设更加紧密、高效、互利共赢的纺织产能合作体系。王伟认为,纺织行业外经合作层次和质量还不够高,企业主动整合国际、国内优质资源的能力也还较弱,海外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则严重不足。比如,海外供应链系统和海外仓的建立有时还存在盲目性,战略规划和布局不够,有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考虑商流和物流的合理搭配还需要进行顶层的全局规划。王伟建议,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环境和政策体系,发展具有显著区域和专业化特征的跨境电商园区,形成区域特征明显的产业生态区,试点中国企业公共海外仓的设施建设,集聚资源,降低成本。同时,拓展海外仓的投融资渠道,建议支持有实力的国有资本企业、金融机构等创新应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创新海外仓供应链金融服务,研发有针对性的海外仓企业贷款、融资产品。

  4 要把握数字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窗口期

  数字经济是畅通经济循环、激活发展动能、增强经济韧性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84%的县(市)明确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向。纺织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城镇,占到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45%以上,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将集群发展融入区域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化解转型动力与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更高效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贺强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中提出,除了给中小企业“输血”缓解它们的困难外,更要想方设法增强中小企业的“造血”功能、培育它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增强抗风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在转型进程中,应该培育一批兼具数字技术能力和实体经济属性、对推动数字化转型具有较强促进作用的新型实体企业,让它们在深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过程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陈丽芬认为,未来纺织行业要保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纺织产业集群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化的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建议由工信部牵头,设立国家数字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心。在纺织行业内遴选20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开展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产业集群,服务超过10000家大中小纺织企业,带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5 要把握绿色发展模式快速形成的窗口期

  绿色发展作为全球共识,开始深刻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竞争优势与价值逻辑。创新要素与市场资源正向绿色经济加速集聚,但绿色技术架构与消费市场仍不成熟。要实现绿色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一方面需要帮助企业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教育和市场培养。击穿阈值需要持续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在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成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双碳转型将会推动一场绿色工业革命,而这个绿色工业革命的基础在于绿色,底色是绿色。” 全国人大代表张雷说,在中国西部,包括北部区域,有着丰富的风电和光伏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以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而绿色工业革命不仅承载了整个东部产业的转移,也有机会发展未来新的工业体系。2022年两会期间,张雷提交了关于让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建议。

  “随着全球时尚产业2030年前实现再生材料替代目标,未来再生原材料需求量会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比率,促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邵长金表示。邵长金建议,建设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须引入市场化机制、建设以中心城市为载体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基地、搭建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平台、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试点示范等。

  6 要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窗口期

  产业创新不再是一座孤岛。科技与设计创新集成,工具与平台升级迭代,多元化、异质性的创新要素融合重构,成为产业实现指数型增长的驱动力。重大创新往往源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认知与解决。消费需求的发掘正成为产业发现创新信号、凝练创新问题的重要途径。“从0到1”的突破可以牵动全产业链的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郝旭说,就国家而言,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们的科技创新总量上去了,但经济发展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差距。他建议,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转型发展主战场。

  全国人大代表王红星建议,要鼓励优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要加强公共服务,支持重点纺织产业集群及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升级,提高面向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服务的能力,提供免费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落实,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对各行业内龙头企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等方面向企业倾斜,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7 要把握人口结构性变化的窗口期

  人口的变化决定着劳动供给和市场需求,影响着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受就业观念和收入分配影响,劳动力正加速从制造业流失。我国人力资本不断丰富。预计我国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首次突破千万。而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缺口却呈扩大趋势,这种趋势正在影响未来行业人才的接续。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全国人大代表何菲建议,加大对社会办学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企业与社会联合办学模式,结合各省的制造业实际的需求,能够为企业定向输送高新人才和普通的产业工人,让产业工人也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希望加强指导,引导和激励企业完善岗位培训体系,制定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的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当前,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等现象比较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冯丽朝以自己所处的纺织行业为例介绍,目前,纺织行业劳动力资源持续紧缺,老龄化现象突出,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年轻一代的“90后”和“00后”流动性非常大,为此,她建议,依托《“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发挥各级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企业有条件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增加全省、全国劳动竞赛的频次,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让企业、职工和支持竞赛开展的单位都受益,让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在企业遍地开花,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