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淄博老牌服装专业村的“云”转型
2022-07-28
分享至:

  电商从业者超800名 日均发货量过万件

  盛夏的骄阳热情似火,在淄川区将军路街道二里社区尚义路的一间门头房内,两名工人正在加紧整理男士皮衣和棉服,准备打包发货。

  服装产业一直是二里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改革开放初期,勤劳淳朴的二里人就通过加工服装收获了“第一桶金”,还诞生了淄川区的第一个万元户,也促成了江北第一服装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的建设与兴起。

  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体量逐步缩小,这个让二里人引以为傲的服装产业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淘宝、拼多多到抖音、快手,社区的年轻一代渐渐在异军突起的电商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董蒙蒙整理货仓的衣服

  转型:实体摊位转网店

  7月25日上午10点半,尚义路一家门头房二楼,不足30平方米的直播间里,两名靓丽的女主播,正在镜头前,向全国的“淘宝客”们介绍着店铺里的每一件“宝贝”。“旺季一天销售上千件,淡季销售在几百件,下午快递就上门来取件。”52岁的李阿姨动作娴熟地叠好棉衣放进快递包装袋,只等贴上发货单就可以出货了。这家名为招财树男装的店铺,拥有171.4万人关注,主要经营各类男装。店里6名主播,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轮流上线卖货。

直播间里两名女主播正在拼多多平台卖货

  “目前社区已有电商企业110家。”二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韩天佑告诉记者,社区内零散分布的电商从业人员达到800余人。

  “电商的崛起,与淄川服装城的发展转型有关。”上世纪80年代初,大批二里村民到周村区批发布料做成裤子,在西关大集售卖,吸引了桓台、高青、博兴等地区的商户前来批发。到上世纪80年代末淄川服装城成立,二里村从事服装加工、买卖的村民达到了80%,1994年市政府授予二里村“服装专业村”的称号。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2010年起,二里社区的年轻人开始了转型之路,大范围由实体摊位向网店发展,电商贸易初见雏形。

  吸引:电商配套让企业聚集

  “目前我们昂实商贸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做了5家店铺,主要销售中老年男装。”在二里社区临时划定的电商产业园内,一幢“将军楼”里1989年出生的董蒙蒙在一楼理着新货。

59岁的吴叔正在熨烫即将发货的皮衣

  临时划定的电商产业园是4排30座二层“将军楼”,一楼用来做仓库,二楼办公和直播,目前入驻了20多家电商运营户。“抖音等直播带货平台地区销售排名前10的电商企业,大部分都在二里社区租房经营,可以说二里社区是名副其实的‘电商村’。”二里社区“两委”成员高绪岩说。

  未来:规划产业园向电商蓝海要效益

  今年6月,由将军路街道牵头,对街道内初具规模的87家电商企业做了摸排。同时,与二里社区一起到临沂、德州等地对电商产业园进行考察,最终决定建设总占地面积450亩的淄博天华(二里)电子商务产业园。

52岁的李阿姨整理棉服准备打包

  “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涵盖电商经营、培训、仓储物流、三产服务等,计划明年6月底投入使用。”韩天佑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000余家电商经营业户入驻,提供5000余个就业机会,预计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

  “目前,我们也在探索跨境电商,相信这片广阔的蓝海能让淄川的电商产业发生质的飞跃。”韩天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来源:淄博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