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宁夏轻工纺织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309亿元左右
2022-07-18
分享至:

  展开我国纺织产业版图,西部纺织原料产区和东南部下游市场的中间地带,是塞上江南宁夏川。

  交通便利、物流顺畅,加之适宜的气候,保障得力的水电资源,宁夏纺织产业注定令人充满期待。

  棉纺产业重新起步,羊绒加工逐步复苏,氨纶、芳纶惊艳出彩,一幅新的发展图景正在浓墨重彩地描绘。

  7月13日,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纺织园区,记者在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看到,从羊绒纱线到羊绒成衣,在数字化生产流程中,梳绒、染色、纺线、编织等10多个工序一气呵成,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得到很大提升。

  “公司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新澳羊绒两翼,国斌亚琦、舜昌亚麻等一批项目的落地投产,使得灵武市现代纺织业呈现展翅腾飞之势。

  “正逐步形成以羊绒、亚麻、混合纤维为原料,特色鲜明、市场多元、竞争力强的现代纺织产业链。”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44%的羊绒原绒、58%的无毛绒及全国65%的绒条、15%的羊绒纱均来自该纺织园区。

  “宁夏引进山东恒丰、如意,建成近200万锭纱线和近4700万米织物产能,形成以贺兰工业园、金积工业园为中心的棉纺集群。羊绒加工形成以灵武现代纺织产业园、同心工业园为中心的羊绒加工集群,具备从羊绒收储、梳绒、毛条、纱线、成衣的全产业链。”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速布局发展氨纶、芳纶等化纤新材料,氨纶建成和在建产能均超过10万吨,包芯纱产能20万锭,石嘴山、中卫分别具备5万吨月桂二酸、4万吨尼龙66合成纤维基材产能。

  而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则是宁夏轻工纺织产业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吴忠奶产业“天生丽质”,一滴滴浓香的奶液里,高端奶源的“基因”,焕发着难以抵御的“吸引力”。

  伊利、新希望等10家龙头抢滩登陆,宁夏伊利更是在这里建成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

  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在持续提升奶产业发展质量的同时,也让企业共享发展的实惠。

  “公司2021年整体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32%。”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将借力宁夏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千亿级奶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的宁夏奶产业,正向以银川市和吴忠市为核心,以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两翼的奶产业带高度集聚,奶牛存栏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奶产业,仅仅是宁夏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农副产品资源,宁夏食品行业在乳制品、葡萄酒、枸杞、粮油等领域表现突出:引进了伊利、蒙牛、长城、张裕、中粮等一批大型知名企业,培育了塞尚、西夏王、百瑞源、塞外香等一批本土骨干企业,伊品生物味精市场占有率和产能居全国第三,形成了金积工业园、贺兰工业园等13个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产品精深加工比重不断提升,形成以乳制品、枸杞制品、葡萄酒为主,粮油加工、饮料、脱水蔬菜、焙烤食品、调味品等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2021年,全区164家食品规上企业完成产值390亿元,占轻工纺织产业总产值的65%。

  泰乐菌素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盐酸四环素属全球独家品种,VC原料药跻身世界六大主要供应地,L-苯丙氨酸、美伐他汀、洛伐他汀及霉酚酸等生产技术和产能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宁夏轻工纺织产业的大盘里,医药工业已形成以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为主的产业体系,共有368个品种获国家药品批准文号,首个双胍类降糖原料药取得上市销售许可,并建成隆德、彭阳、原州区、同心、红寺堡区、盐池、平罗等8个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2021年,26家规上企业完成产值60.5亿元。

  “得益于近年来全区食品等行业快速发展,带动包装业、印刷业、塑料制品业、毛皮制品业等发展稳中有进,新建了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实施了一批信息化、智能化和工艺技术改造。”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区轻工纺织产业稳步发展,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规模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区轻工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21家,完成产值近600亿元,同比增长17%。预计上半年可完成营业收入30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左右。

  目前,宁夏正推动食品行业升级发展、医药行业转型发展、纺织行业协同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创新驱动,实施关键技术揭榜攻关,数字化升级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更好更快推动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丁建峰)

  (来源:宁夏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