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一片“匠心”在汉服 河北工匠耗时两年复制唐代“半臂”
2022-08-16
分享至:

图为赵波成功复制的唐代“半臂”。 刘欣羽 摄

  测量、打版、裁剪……15日,在河北省永清县的一间汉服工作室,河北省级非遗项目汉族传统服装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赵波一边拿皮尺测量尺寸,一边在牛皮纸上打版,几分钟时间,一件汉服道袍的纸样就制作完成。

  走进汉服工作室,只有一张条案、一条皮尺、一把剪刀……正是在这间极简的工作室内,赵波成功复制了汉代素纱褝衣、唐代半臂、宋代合领衫、元代合领袍等百余件精美汉服。

  20年前,年仅15岁的赵波便跟随父亲的脚步,开始收集汉服。16岁那年,在天津,赵波第一次独自收集到一件清代宫廷服饰。上大学后,他更是痴迷于汉服文化,一有空就去附近古镇收集汉服。多年来,他不仅走访全国200多个古村古镇收集汉服2000余件(套),还将部分汉服一一还原再现。

  赵波说,传世的唐代服饰少,因此,还原唐代“半臂”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图为赵波正在缝制汉服。 刘欣羽 摄

  “‘半臂’顾名思义,是唐朝时期起到装饰性作用的一种服饰,有点像现在大家穿的‘坎肩儿’。”赵波介绍,从选材到制作完成,耗时两年多时间,他终将唐代“半臂”成功复制,仿若让沉睡千年的汉服“活”了起来,重新走进当代人的视野中。

  “制作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面料是个难题,这件‘半臂’的面料取材自一件罕见的旧衣服,其面料制作技艺与唐代‘半臂’面料一脉相承。”赵波说。

  赵波表示,要让古老的汉服制作技艺“活”起来,也要守住其“精髓”。如今,许多制作汉服时需要的麻、棉、皮、竹等面料因制作工艺复杂,早已无法在市场上购买到,这些珍贵面料只能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订织。

  “交领右衽、上衣下裳、十字剪裁法都是我国汉服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汉服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赵波表示,最好的传承便是让汉服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

  如今,赵波通过网络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以微信公众号、抖音“赵波说汉服”为载体,圈粉了很多汉服爱好者。他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人可以学习汉服文化、亲手制作汉服,也希望我国传统汉服文化能够走出国门、绽放海外。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