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一根毛线,加“数”触“电”大朗毛织通过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2-10-13
分享至:

  全球每5件毛衣中,就有1件产自“中国羊毛衫名镇”——东莞大朗!目前随着全国天气陆续转凉,毛衣渐次进入销售旺季,大朗镇的毛织商铺、电商直播间顿时变得热闹起来。1979年,大朗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毛织企业,经过40多年的深耕厚“织”,用一根毛线“织”出了一个大产业,形成全国最具规模、产业链最完善的毛织产业集聚区。数据显示,大朗毛织服装、纱线、机械等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600亿元。

  随着数字经济对产业推动力的不断增强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加深,数字赋能和绿色转型成为纺织产业未来商业形态进化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大朗毛织通过技术更新、加大研发投入、开拓电商渠道等转型升级,从OEM生产基地向ODM综合服务、从订单生产向自主研发转变,加足马力打造千亿级产业,精心建设以“大朗毛织”为区域品牌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生产:“机器换人”织出“天衣无缝”

  走在大朗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和毛织有关的信息,许多人的工作生活,与毛织产业息息相关。早上九点钟,位于大朗镇的东莞织道时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织道)厂房里,早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院子里,工人们正在将服装打包、装车,这些服装将从这里出发,送往全球各地的客商手中;厂房内,毛织机器繁忙地运转,机器上方是一个个纱线卷轴,纱线被拉扯着,随着机械上下舞动,机器下方缓缓“吐”出一件完整的衣服……这是东莞织道使用新设备“一体成型机”生产出来的毛衣,如同“3D”打印服装一样。

图为一体成型机(通讯员供图)

  “与传统的服装相比,一体成型毛衣不需要人工缝合,没有接头,舒适度更高。”该公司董事长叶国安介绍,用普通电脑横机(纺织器械),需先织出衣片,再缝在一起;一体成型机只需将数据输入电脑,机器根据程序自动生产衣服,无须人工缝合。这样的一台一体成型机约能节约13名工人的成本,同时,整体生产效率能提升30%~40%。

  “随着毛织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更新很关键。”去年开始,叶国安陆续投入550万元购买了29台一体成型机,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他说,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机器换人”推动服装加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是发展趋势。

  设计:自主研发主动“修练内功”

  东莞织道时装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一个“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故事。叶国安是大朗本地人,叶国安的妻子周勤则是一名来自四川的服装设计师,他们很早就开始布局产品研发赛道。

  叶国安介绍:“以前大朗毛织是外国客户拿样过来,我们进行加工生产;现在反过来了,我们拿自己创新设计出来的样品去推荐给品牌企业,吸引他们下单。”有了好产品,一些品牌企业主动找到叶国安,间接地也带动了传统电脑横机产品的销售。

  面对市场的变化,同样位于大朗镇的东莞亚帛服饰有限公司也从以前单纯的“代工”OEM,成长为具有研发设计能力的“贴牌”ODM,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东莞同发针织制衣有限公司也不断加大研发设计的投入,研发设计团队人数不断增加,推动公司产值年均增长20%。

  技术更新、加大研发投入、商铺翻新升级……是大朗毛织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主动“修练内功”应对市场的体现。

  此外,大朗毛织正在深化“机器换人”技术更新,加大新型材料研发,努力推动“大朗制造”向“大朗智造”转变,推动毛织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努力实现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销售:“电商赋能”直播面向全国

  与厂房一大早的忙碌不同,大朗镇毛一毛织商贸街的热闹是从下午才开始的。毛一毛织商贸街是东莞有名的“直播网红打卡基地”,在这里,几乎家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直播间。

  大朗韩一服饰公司就位于毛一毛织商贸街上。下午三点钟,在该公司门口,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将直播间下单成功的衣服打包、发货。直播间里,主播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陈彬豪是韩一服饰的创始人。两年前,在广州做服装批发生意的陈彬豪为了寻找服装产品的源头,来到东莞大朗。他说:“电商直播面向全国供货,只有找到源头才有竞争优势。”

主播正在直播间里展示毛衣

  一件毛衣从设计到生产,从原料到机械,从加工到销售,全部能在大朗完成,最快2到3天就能交货。因此,2020年,陈彬豪将电商团队从广州搬迁至东莞大朗。两年时间,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从1个直播间发展至10个直播间,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旺季时,公司电商直播一天的销售量能达到10000~30000件。

  面对多变的市场,越来越多企业希望借助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大朗镇目前有京东物流供应链大朗基地等7个直播基地和近7000家电商企业。随着国内直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韩一服饰也开始布局海外直播市场。陈彬豪说:“海外直播市场仍是一个半空白状态,产品的定价也更高。”

  政府:助推大朗毛织跑出“加速度”

  大朗毛织产业如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晋表示,将以“大朗毛织”区域品牌为主抓手,高标准打造东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用好市镇配套2000万元扶持资金,全力培育毛织产业发展新动能。

  他称,将大力实施“大朗优选”品牌行动 ,全面整合纱线和机械两个优势环节资源,实现错位优势发展;大力实施平台建设行动,引入“综合体”运营企业,如POP设界创新服务平台、大朗毛织检测中心等,同时投入约480万元将毛织表演厅升级改造成大朗毛织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大朗毛织展示的新窗口、新形象;大力实施产业数字化行动,在1至2年内,力争培育3到5家纺织服装相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3至4个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基地,加快推动毛织产业智慧生产项目等8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通过建立大数据库协同整合毛织产业上下游。

  郭怀晋强调,还将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行动,除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大朗毛织服装产业学院、在四川美术学院成立毛织产品研发中心外,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专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筹建毛纺织培训职业学校,举办毛织服装设计大赛、技能人才比赛等活动,引进和培养更多毛织设计和技术人才,全力打造新锐毛织设计师人才矩阵和研发基地。

  专家声音:

  不打价格战产业两端发力

  亓晓丽(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面对形势变化,大朗毛织产业需要走出舒适区,企业更要齐心协力,不要再打价格战,而是要切实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这是一个长期改革与适应发展的过程。

  目前有的毛织企业资金链流转不够顺畅,有些夫妻店也请不起设计师,而实际市场上也缺乏毛织设计师。针对这一行业现状,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东莞唯一一所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公办高职院校,有义务为周边产业发展助力。为此在大朗镇政府的支持下,学院与当地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大朗毛织服装产业学院,从而多方共同发力培养毛织服装设计人才。相信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将为大朗毛织注入新鲜血液,共同提升整体设计水平。销售上毛织服装产业学院亦跟学校商贸专业开展合作,提供电商、直播课程等培训,从而于产业两端发力共同助推大朗毛织产业发展。

  引进人才让产业更有活力

  冯永强(设界科技集团大湾区负责人、大朗毛织产业创新服务平台负责人):大朗毛织转型升级,需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怎么将人才吸引进来,产业集群有活力、产业迭代升级均需要有人,这主要是指设计人才和销售人才,人才进来了产业才有新的活力;二是推动现有运营模式改变,原来是工厂来样下订单,大朗的企业进行加工,现在是除了生产以外企业也要进行研发,做自己的产品,让产业链更加完善,如是市场才能更加良性地发展。

  记者观察:

  主动造血输氧大朗毛织求新求变

  每当夜幕降临,来自珠三角各地的服装店铺老板们,会来到大朗富康路一带寻找货源,这里的毛织产品种类多、价格还低,是他们要寻找的批发源头产品。这是大朗特色的“夜经济”。

  白天,人们则出现在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等商贸中心,从装修精美的商铺中,寻找工厂原创、时尚新品等较为高端的产品。面对市场的变化,近两年来不少店铺老板悄悄地对商铺门面进行了升级改造,从原来的面向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变,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

  如今,大朗毛织正在深化“机器换人”技术更新,加大新型材料研发,努力推动“大朗制造”向“大朗智造”转变,推动毛织产业发展智能化、高端化,积极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毛织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实现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这一切正是大朗毛织企业“苦练内功”,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生动体现。

  延伸阅读:“织”出新实力

  大朗毛织从1979年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毛织企业起步,40多年来大朗毛织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大朗累计集聚毛织企业21544家,拥有4大市场、6大片区、12条专业街,年生产毛衣8亿件,囊括毛织服装、纱线、机械等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600亿元。

  全镇拥有纱线销售企业2500多家,年销售纱线超过100万吨、交易额超300亿元,占全行业市场交易额的一半以上。每年研发推出纱线新品近1万种,花式纱专利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最大的针织纱线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

  大朗拥有全球最多的数控织机智能装备,全镇拥有超10万台电脑横机,形成了一条长约1.3公里的“数控织机专业街”。全镇拥有超20万毛织从业人员,另有近7000家电商企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蒋幸端、马骏 通讯员:钟金法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石忠情(署名除外) 通讯员:钟金法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石忠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