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一根纱线被“数”激活
2023-05-08
分享至:

  “千人纱、万人布”曾是大家对纺织的普遍印象。5月4日,记者走进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纺纱车间时却看到,除了机器的运转声,纺织工人寥寥无几,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在总控平台一目了然。这要归功于企业的MES系统以及数字化智能纺纱在线监测系统。

  看着公司数据大屏上面闪烁着的每台纺机运转情况,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志感慨地说:“两年前,为了了解这些数据,我们每个班次专门配了8名抄表工。出错率高不说,效率也很低,一般都要在24小时后才能知道机器的运作情况。”据他介绍,现在落纱平均耗时从8.54分钟/次缩短到7.41分钟/次,年增产量118吨,年产能提高了30%以上,在现有规模下,每年毛利润可增加17.7万元;从系统数据分析看,生产同一品种,不同机台耗电差异15%以上,通过排查高耗能机台,用电量一年降低2%,一年节约电费41.76万元。

  棉纺织是夏津县的传统产业,160多家集群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简洁高效的质检系统是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作为传统产业的棉纺织如何与数字接轨?从人眼到“慧眼”,数字化质检系统让瑕疵无处藏身,让品质更有保障。由此,一轮精准的数字化“补课”,在夏津纺织行业进行。

  这轮“补课”旨在实现人机“对话”、数据互联,一般不涉及设备更新。企业只要加装传感器、扫码枪、显示屏等,解决设备和物料“聋、哑、盲”的问题,实现数据采集;通过软件系统,实现生产、采购、销售数据互联互通;再通过系统应用,从操作层、管理层到决策层安装不同权限的智能终端系统,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

  数据互联互通激活了生产力。数据显示,试点的仁和纺织“数字化智能纺纱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生产全程有效跟踪,可减少生产成本12%,被评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夏津新时兴纺有限公司新上“飞梭智纺针织MES管理系统”平台,1万纱锭用工由40人减少到25人,纱线品质不断提升,与斐乐、雅戈尔等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被认定为市级“智能工厂”。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DCS控制系统,有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被评为市级“数字车间”。

  “这样全新的改造,专业性很强,也需要政府‘有为之手’的帮助。”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介绍,该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平台+资金”的引导效应,通过引进、改造关键设备和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而夏津县纺织行业具有典型的细分行业特征,不少企业配备相似的设备、采用相似的工艺、生产相似的产品。这意味着,如果“试成一批”,即可“带动一片”。目前,全县纺织企业设备自动化率达75%以上,用工下降到每万锭30人以内,较改造前节省人工成本60%以上。

  “向数据要生产力,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必由之路,必须下定决心、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引领企业较为轻松地迈出智能制造的第一步——数字化改造,用较少的投入实现较大的收益。”

  (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