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夏津:“无棉”夏津“智造”升级,棉纺业再兴“银夏津”
2023-10-17
分享至:

  改革开放后,夏津县曾以植棉著称,素有“银夏津”之美誉。随着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种植方式调整,如今当地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绝大多数农民已不再种棉。而就是这样几近“无棉”的夏津,却靠着技改升级和人才引育,让“夏津纱线”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的品牌价值达46亿元。

  据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纺织行业市场变幻莫测,夏津县委、县政府和纺纱企业因势而动,绷紧了技改这根“弦”,在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上不吝投资。夏津县每年在科技创新、项目技改、智慧赋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奖励,2022年,发放奖励资金3489万元,共奖励了46家企业,其中获奖励的纺织类企业20家。

  随着科技进步,纱线从纯棉时代逐步向绿色新型纤维时代转型。夏津现代纺织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夏津县发挥“平台+资金”的引导效应,引育并举,逐步形成以“鸿泰鼎莱赛尔”为绿色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仁和纺织”为高品质、功能性、差别化新纱线织造基地,“鑫瑞娜家纺”为新家纺产业基地,计划利用5年时间,打造500亿元级的现代化新型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我们根据市场需要,为企业精准匹配专业团队,引入东华大学覃小红,江南大学付少海,西南大学张同华,青岛大学夏延至和韩光亭等专家团队,进行针对性研发。”夏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马秀敏介绍,夏津县还建成纺织领域院士工作站,建设国内先进的纺织产品研发检测中心,致力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功能性纱线产品的研发,截至目前,已开发新产品100余种,申请国家专利30多项。

  “从一株棉花到高品质纯棉纱线,再到功能性新型纱线,夏津县不断提高纺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围绕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着力延链聚合,打造名副其实的新型纺织产业名城,‘银夏津’的未来之路会越走越宽。”夏津纺织产业链链长刘学武表示。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