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千年黎锦展新颜
2024-07-22
分享至: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这段时间格外忙碌,她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展示非遗技艺。

  记者近日在五指山市南圣镇什兰村的非遗技艺传承活动上见到刘香兰时,只见她席地而坐,腰带缠于腰间,伸直双腿,紧踩经线木棍……固定好织机两端经轴后,刘香兰用分经棍将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双手引纬,拉拽间将纬线打紧……综杆提花、断纬织彩,复杂的技巧编织出精美的花纹图案。刘香兰使用的编织工具是踞腰织机,所运用的编织技艺是黎族传统织锦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纺织技艺,已有约3000年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黎族妇女不断完善形态,提高水平,形成了由纺、染、织、绣四大技艺类型构成的完整技艺体系。该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香兰是土生土长的五指山人,十三四岁时就跟着母亲学习纺染织绣手工艺。“黎锦是需要用时间打磨的艺术。”刘香兰说,每一件成品都要经过纺、染、织、绣4个步骤,花费三四个月;若是复杂的织法,则需要更久的时间。

  黎锦的绣,有单面绣、双面绣、数纱绣等绣法,产生的纹样有百余种。人形纹、动物纹等传统纹样记录着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也寄托着黎族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刘香兰的黎锦作品里,底色为黑色和蓝黑色的居多,偶有红色。白、黄、绿、紫等更多是作为综合搭配色出现。“传统的黎锦蓝黑色居多,劳动时耐脏,洗起来方便。”刘香兰说,“现在日子好了,颜色搭配也比以前更丰富。”

  刘香兰已经与纺染织绣技艺结缘四十多个年头。“从当年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基本精通,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几乎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刘香兰说,她现在将精力都用在推广传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上。

  黎锦也一度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过去黎锦是门难学的手艺,只能靠师傅手把手带着徒弟练习。在刘香兰看来,黎锦的传承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她于2005年成立了五指山香兰黎族织锦传习有限公司,把全村妇女集合起来织锦。两年后,她又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创办了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免费开办织锦技艺培训班。

  为传承技艺,刘香兰不仅定期到各村现场教学,还经常到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和一些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她说:“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和掌握黎锦技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让传统的黎锦文化和黎锦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刘香兰还带领团队将传统黎锦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出文创产品。在五指山市近期举办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场,五指山香兰黎族织锦传习有限公司展示了黎锦工艺的服饰、手机包、香包、公仔、鼠标垫等产品,吸引了市民游客的关注。

  刘香兰深知,要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发扬光大,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不管哪里有宣传推广活动,她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并且每次都带头示范。“我希望通过努力,带动更多人爱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让黎锦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如今年近六旬的刘香兰,依旧每天线不离手,用精湛的工艺、炽热的情怀,书写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故事。

  随着黎锦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千年技艺正不断焕发出崭新生命力。“世界上没有两幅同样的黎锦,黎锦应该不断地创新、发展。”刘香兰说,“黎锦的色彩,是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展现生命力。传承老技艺,绝不能拘泥守旧,要不断求新求变,让黎锦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潘世鹏)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360.jpg
勇攀高峰!波司登交出
360.jpg
波司登发布2023/24年
sy.png
风华正茂30年,intert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