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冷经济”撬动“热产业”,冰雪经济发展再迎利好!
2025-02-18
分享至:

  2025年伊始,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冰雪活动”接踵而来。1月5日,第4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于2月7-14日举办,这场亚洲冰雪健儿的盛会,让冰雪经济热度持续攀升。“冰雪热”再度传遍大江南北,为冰雪经济添了一把火。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涵盖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综合经济体系。“冷”资源孕育“热”产业、激活“热”经济,生动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在新华社2月5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从规划、政策、资金等三方面支持冰雪经济发展,并积极推动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规划。 

  从依托冰雪资源“出圈”的“尔滨”,到借势“冬”风挖掘产业蓝海的四川,冰雪经济正在全国多地落地开花,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冰雪经济总体规模已达万亿元。 

  目前,我国冰雪产业已基本形成冰雪制造业、冰雪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格局,东北、京津冀、西北已呈现冰雪经济“三足鼎立”的态势,冰雪经济促进相关业态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如何支持这一目标实现?彭福伟表示,在规划层面,将积极推动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等内容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规划,进一步优化完善冰雪经济发展制度设计。 

  在政策层面,将围绕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冰雪运动资源禀赋突出、国际知名度高的地区,研究通过政策、资金等多种要素保障,支持其打造高质量冰雪户外运动目的地。”彭福伟说。 

  资金支持是冰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彭福伟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将符合条件的冰雪旅游设备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的支持范围。 


  冬季服饰产业迎来机遇 

  去年,一条“网友建议哈尔滨打造羽绒服品牌”的短视频火爆全网。广大网友热情留言,建议哈尔滨打造“NORTHEAST”“北境”等哈尔滨本土寒地服装品牌。而本就有着巨大冬季服饰消费市场的哈尔滨,也借此迎来了产业发展新机遇。  

  当地政府也看到了“温暖产业”的机遇,以“尔滨”效应为引擎,黑龙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黑龙江省内羽绒服产业基础相对薄弱,2024年以来基本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 

  2024年6月16日,哈尔滨市政府与波司登集团签约,波司登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哈经开区。波司登羽绒产业智能工厂建设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波司登羽绒服装智能工厂已投产,累计生产2万余件。11月,“尔滨&波司登”羽绒服系列在哈尔滨市进行首秀,截至目前累计营收达到3500万元。12月,“致敬冰雪”尔滨X波司登战略成果发布活动在索菲亚教堂广场举行,通过“致敬冰雪”时尚大秀,展示波司登御寒科技与哈尔滨独特历史文化及冰雪文化的深度融合,全面展现波司登与哈尔滨官方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阶段性成果。

  

也是在这个月,哈尔滨市工信局向省工信厅推荐北境服装作为黑龙江省冰雪季宣传推广活动消费品,助力企业抢占冰雪季市场份额。据悉,北境服装2024年1-11月实现营收720万元,累计生产羽绒服、毛呢服装1万余件,目前订单以出口欧洲服装代工为主。

  黑龙江省提出了自己的冰雪服装产业发展计划,平均每年签约落地冰雪服装服饰相关产业项目10个以上。依托高端原料稳定供应优势,重点发展防寒服装(羽绒服)、高端滑雪(滑冰)服等特色服装产业,不断向智能服装、可穿戴产品等高科技领域延伸,打造冰雪服装全产业链发展新业态。


  “外引内连”激活产业链 

  冰雪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推动黑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和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绥滨县两江牧业的大鹅小镇,浦三大鹅作为新品种,不仅个头大,鹅毛价值也更高。鹤岗市绥滨县两江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强说,一根羽毛卖到7毛多,如果做成羽毛球能卖到20多块钱,一袋羽绒现在正常卖1万多元,如果分绒成高端羽绒能卖到5万多块钱。 

  而相邻的产业基础较好的辽宁省和吉林省也在加快挖潜自身优势,积极拥抱冰雪经济发展这一重大机遇。 

  辽宁省在冰雪服装产业和装备制造方面表现突出,大连羊绒大衣年产量达70多亿元,占全国30%;丹东运动户外服装年产量1.5亿件套,占全国20%;鞍山西柳市场以棉服为核心,年交易额800亿元;辽阳佟二堡市场年产皮装300余万件,年交易额50亿元;辽阳小北河棉袜产值32亿元,产量全国第二。在冰雪装备制造领域,大连冰山集团等重点企业产值5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冰雪服装和装备生产基地。 

  从游客视角规划冰雪产品,更加注重差异化的冬游体验,是吉林各地今年发展冰雪旅游的重要发力点。吉林化纤集团不断延伸碳纤维产业链,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体育装备,目前企业生产的碳纤维滑雪板,已经投放到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开展体验推广。辽源市则立足袜业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冰雪运动服装、冰雪运动器材和冰雪机械装备等品类,开发出以辽源北方袜业集团织袜公司自发热滑雪袜、辽源市兴黉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优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滑雪服为代表的冰雪运动服装,以辽源市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滑雪鞋、滑雪板为代表的冰雪运动器材等冰雪运动产品。 

  冰雪经济,正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出台,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品牌;《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印发,明确提出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我国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引导冰雪旅游目的地从单季开放向四季运营转变,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同时,东北地区已将冰雪装备产业园纳入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动能在积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细分品类成为新增长点 

  不仅是东三省相关产业收益,“冰雪热”传遍大江南北,为冰雪经济添了一把火,带动全国各地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

  

入冬以来,山东省嘉祥县手套产业园的滑雪手套企业忙得热火朝天。这里聚集了30多家手套生产及配套企业,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比如自动加热手套、防切割防玻璃手套等。

  

在嘉祥手套产业园,山东建华中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介绍,以前企业的订单大部分来自海外,冬季到来之前必须发完货,往往越是冬天越成了淡季。然而,2024年冬天却是淡季不淡,企业订单持续不断。这一局面的改变,就得益于国内滑雪热度的攀升。

  冰雪经济带火的还有种类繁多的滑雪服。无论是专业级别的“发烧友”,还是入门级别的“小白雪友”,如今都已经不再满足于在雪场租滑雪服,而是选择购买属于自己的专用滑雪服产品。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在滑雪“发烧友”(雪龄在5年以上)群体中,48.7%的人愿意“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购置专业装备,38.2%的人拥有多款不同颜色、款式的滑雪服,56.6%的人在滑雪装备及服饰投入上花费在5000元以上。 

  过去,国内滑雪服市场主要由海外品牌主导,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开始在滑雪服市场崭露头角。在近期举办的天猫“双旦”礼遇季期间,国产品牌的销售成绩相当亮眼。ISEE MIGGA滑雪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0%,awka 3L滑雪服单日销量超过2000件。从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天猫滑雪服销量榜来看,前10名中,有7个席位被国产品牌占据,国产品牌已成为滑雪服市场的“主力军”。 

  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伍斌介绍,国产品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贴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是关键。这些品牌设计出的滑雪服款式,更符合国人的审美,让消费者在享受滑雪乐趣的同时,还能展现独特的时尚品位。我国目前的滑雪人群还是以初、中级滑雪者为主,这无疑为国产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专业赛事到大众体验,支撑冰雪经济繁荣景象的是庞大的产业集群。全世界每卖出100双滑雪手套,有80双来自山东嘉祥;河北张家口已形成完整的冰雪装备产业链,涵盖滑雪板、滑雪服到造雪机、索道等各类装备;一台产自哈尔滨的智能滑雪机,让人们在气温超20℃的深圳也能体验滑雪乐趣;浙江宁波一家曾经以出口为主的滑雪板公司,近几年国内订单量迅猛增长,超出了经营者的预料……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带动地区协同发展,“冷资源”真正撬动了“热产业”。 

  (来源:中纺企协)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大家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