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最新 > 正文 
 
  在孟加拉国达卡寻找消失的平纹细布
2025-07-04
分享至:

  当晨光透过薄雾洒进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一间工坊,贝古姆坐在手工织机前,一手轻柔地拨动纱线,一手推着织机。空气中回荡着纺轮的轻响,那些细若发丝的线,被她的手指一寸寸牵引成布。

5月24日,在孟加拉国达卡平纹细布工坊,织工们将棉花织成纱线。 新华社发(哈比卜·拉赫曼摄)

  “这是曾经消失的技艺。”贝古姆说。

  达卡平纹细布——一种在莫卧儿帝国时期风靡世界的轻薄棉布,被喻为“黎明的蒸汽”“编织的风”,以其制作的衣物曾备受欧洲贵族的喜爱。18世纪后期以来,工业化等因素导致这种工艺几乎消失。

5月24日,在孟加拉国达卡平纹细布工坊,织工们将棉花织成纱线。 新华社发(哈比卜·拉赫曼摄)

  如今,在政府主导下,一项平纹细布织造技艺复兴项目正悄然展开。

  “2018年底,我们正式启动了这个项目。”项目负责人阿里说,项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重新培育出织布所需的原始棉种并复兴纺织工艺。

5月25日,在孟加拉国达卡,平纹细布织造技艺复兴项目负责人阿里(左)展示织好的平纹细布。 新华社发(哈比卜·拉赫曼摄)

  阿里说,项目组联合了多位研究人员,通过联络有平纹细布馆藏的国内外博物馆、进行DNA测序等方法,成功在孟加拉国本土培育出原始棉种。

  传统的达卡平纹细布依靠人力纺织,难度大、要求高。贝古姆说:“如果太热,线容易织断,太冷也容易织断。手要保持灵活、轻柔,精神要高度集中,否则也会断。”

5月24日,在孟加拉国达卡平纹细布工坊,织工们将纱线织成布料。 新华社发(哈比卜·拉赫曼摄)

  在达卡平纹细布织造中心主管阿赫塔尔的记忆中,最初学习这种织造技术的过程很艰难。经过两年的练习,她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开始培训新织工。“很多人以前从未见过达卡平纹细布,但现在他们都能够独立工作了。”

5月24日,在孟加拉国达卡平纹细布工坊,织工们将棉花织成纱线。 新华社发(哈比卜·拉赫曼摄)

  为了让这项技艺重生,孟加拉国纺织与黄麻部下属的手织布委员会投入了大量资源与心血。

  委员会主席西迪基表示,他们有责任让世界重新认识孟加拉国曾孕育出的这种精致的手工布料。“这不仅仅是传统的回归,更是文化的复兴。”

5月25日,在孟加拉国达卡,孟加拉国手织布委员会主席西迪基展示可以穿过戒指的平纹细布。 新华社发(哈比卜·拉赫曼摄)

  谈及未来规划,西迪基说,平纹细布织造技艺复兴项目已经启动第二阶段,即确保生产流程的可持续性并促进其商业化。“我们希望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纺织产业相融合,让世界重新看见它的优雅。”

  在贝古姆眼中,每次织布都是一次跨越时间的触摸。“达卡平纹细布已经消失了约200年。如今能成为复兴项目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新华社记者孙楠)

(来源:新华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