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我国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纱线进口额为35.5亿美元,同比下滑23%,其中2/3为棉纱线进口,进口额为24.3亿美元,同比下跌26.4%,棉纱线进口额占全国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的21.9%。 自去年年底以来,我国企业对进口棉纱线的热情不断下滑。今年上半年,下滑趋势依旧。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96.29万吨,同比减少18.68%。1月进口数量降25.9%,去年同期基数较小,2月下滑6.6%,3月、4月相继下滑23%,5月降幅收窄为7.3%,6月降幅为17.7%,进口量为15.9万吨。棉纱线进口单价持续下行,1~6月均价为2.53美元/公斤,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10个省市棉纱线进口数量均超过1万吨。其中,安徽省进口棉纱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5个百分点;棉纺大省山东进口棉纱量同比增长18.3%,主要进口印度纱和巴纱,为14.2万吨,位列进口省市第三位;广东的进口棉纱量为26.6万吨,同比下跌20.1%;浙江棉纱进口量为16.1万吨,列第二,同比下滑23.8%;上海市进口棉纱量下滑5.5%,江苏、福建、北京的降幅分别为30%、16%和58%。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占棉纱线进口总量的77.5%,为74.6万吨,同比下滑17.3%;加工贸易为辅,占比19.3%,进口数量18.6万吨,较去年同期降29.6%,其中进料加工17.5万吨。 我国的棉纱线市场长期受巴基斯坦低支纱以及印度、越南、印尼等中高支纱冲击。近年来,大批企业在越南投资纱厂,我国从越南进口棉纱线持续增长。目前,越南为我国棉纱线最大进口来源国,上半年我国进口越南棉纱27.9万吨,同比增长16.6%,占棉纱线进口总量29%,排名第一。其次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占进口总量的21.3%、18.4%。2016年3~5月,我国对越南棉纱的进口量分别占当月棉纱进口总量的28.7%、31.6%、30.8%,连续4个月越南棉纱拨得头筹。 分析原因,首先是越南纱厂从设备、工人熟练程度到纱线品质逐渐得到中国买家认可。越南并非产棉国,原料主要来自美国、印度、非洲、中亚、巴西、澳大利亚等。2015/2016年度印度高品质棉花出口大幅减少,而且从3月份开始印度棉报价大幅上涨,至7月下旬,涨幅超过55%,比机采无“三丝”的美棉报价还高。越南纱厂2016年的采购重心全面转移至美棉、西非棉和部分澳棉、乌兹别克斯坦棉,配棉等级大幅提高,C21S~C40S棉纱的品质从强力、毛羽到CV值、百米断头率等指标全面领先印巴产地棉纱,与我国大中型纱厂的质量不相上下。 其次,进口越南棉纱享受的零关税政策,使得越南棉纱在印度棉纱面前优势尽显。据中国-东盟自贸区关税协定,中国进口越南棉纱为零关税,而印度、巴基斯坦棉纱进入中国则须征收5%、6%的关税。例如,8月1~2日,青岛保税区内印度、越南C32S A+纱报价分别为2.91美元/公斤、2.94美元/公斤,清关后的成本分别为23650元/吨、23100元/吨。越南纱虽然CNF报价高于印度纱0.03美元/公斤,但人民币报价却低于印度纱500元/吨以上,价格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我国在越南投资建厂80%以上棉纱返销回国内。由于越南与我国接壤,且在工人工资、生产成本以及税收上的优惠措施颇具吸引力,越南出口到我国的棉纱中约30%~40%来自在越南设厂的我国棉纺企业,而且随着近两年大陆企业在越南新建、并购纺纱厂的活动日益频繁,返销回国内的越南纱占比会越来越大。另外,由于越南国内目前纺纱产能严重高于织造能力,纱线“供过于求”,棉纱出口成创汇支柱。 此外,越南纱厂虽然规模偏小,但信誉比较好且运输距离近、贸易操作灵活也是吸引我国买家的重要原因。从调查来看,越南除数十家规模较大(5万锭以上)的棉纺织企业外,85%左右的纱厂都是2万锭以下甚至2000锭~5000锭的规模,相较于印度、巴基斯坦等传统纺织大国纱厂,接单能力有限,一次供货能力不足,企业以定纺定产和保税销售为主,基本随行就市订价,信誉比较好,出现质量问题便于索赔。相较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纱厂而言,越南企业履约能力比较强。
(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