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外贸 > 外贸热点 > 正文 
 
  经济日报:巩固外贸回稳向好势头
2024-02-22
分享至:

  2月20日,经济日报刊发了《巩固外贸回稳向好势头》,内容如下: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我国外贸顶住压力,进出口规模回稳向好、稳中有增,体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从2023年全年数据来看,我国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

  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和国内相关改革,是外贸积极向好的内部原因。为了切实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我国出台了一批外贸支持政策措施,并鼓励各地方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为了给外贸企业降本减负,出台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优化出口退税服务等多项便利措施,出口退税正常办理时间大幅压缩,流程持续优化简化;延续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至2027年底;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产业链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举措;等等。与此同时,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跨境物流便利化程度,“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联动接卸”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不断扩大,高新技术设备监管查验流程不断优化,大宗资源商品检验放行效率不断提高。

  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是外贸积极向好的外部原因。我国持续加强与贸易伙伴之间规则标准等领域的合作,目前已经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7份标准化合作协议,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我国还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各种国际物流运输方式发展,拓展延伸国际物流服务网络。目前,全国港口外贸吞吐量增势较好,国际航空货邮量稳步增长,中欧班列保持稳定畅通,主要陆路口岸过货能力持续提升。

  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和贸易促进平台,是外贸积极向好的重要支撑。依托国家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推进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品和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商品跨关区退货试验范围,逐步解决企业跨境电商“退货难”问题,更好地推动我国外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跨境电商逐渐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获得订单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综合改革,出台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23条综合改革措施,进一步释放开放活力。不断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壮大了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2024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为了进一步做好外贸促稳提质工作,持续发挥进出口对国内经济的支撑作用,应多措并举,加力巩固外贸回升势头。

  一方面,应密切跟踪已实施支持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深入了解企业、地方政府的诉求和遇到的新问题,预判后期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加强稳外贸政策措施的储备,适时推出新的支持政策措施。深化与贸易伙伴的合作,推动贸易安全便利、检验检疫等领域合作,降低贸易障碍,同时加快升级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多双边合作机制,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重点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另一方面,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大试点力度,扩大试点范围,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等重点展会,鼓励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

  (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