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纺联 > 中纺联动态 > 正文 
 
  杨世滨解读针织行业竞争力表现
“竞争力500强”系列报道之九·行业篇
2008-06-24
                                                               0


  连续几年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测评,给各个分行业具体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行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2006~2007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测评活动启动以来,《纺织服装周刊》相继采访了一些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相关领导,从他(她)们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各个行业产业升级状况。

  针织行业是中国纺织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针织产品质地柔软,有良好的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弹性,穿着舒适。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针织产品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近两年,中国针织产品的出口额 逐渐超过梭织,针织行业迎来了“大提速”发展阶段。

杨世滨解读针织行业竞争力表现


  在2006~2007年度(第六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测评活动火热进行之际,《纺织服装周刊》采访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请他谈谈针织行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针织行业高增长不依赖规模扩张

  当《纺织服装周刊》说明了采访目的, 杨世滨理事长略作深思,开门见山地说:“从这两年各项指标来看,针织行业的增速还是比较快的。快到什么程度呢?”杨世滨脱口而出一串数字,“2005年,我们比梭织的出口额少300亿人民币。2006年,针织出口额第一次超过了梭织,多了100亿人民币。2007年,针织出口额比梭织多了1000亿人民币!”
  “规模扩张是一个方面,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支持我们针织行业高增速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产品单价的提升。”杨世滨用非常肯定地口气向《纺织服装周刊》说明了针织行业这两年的增长原因,“如果说近些年针织行业规模增长是1的话,那么,针织的产品单价增长就是1.5。”
  越来越多的针织企业想方设法设计、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用产品单价增幅来消化成本,这说明针织行业在整体竞争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也就是说单价的提高,是针织行业这些年增速高的主要因素。
  杨世滨从多个角度、条理清晰地分析了现今中国针织行业在出口方面的几个主要状况特点。从出口产品分类比例看,棉针织产品依然占最大比例。从国内生产区域来看,传统强省依然保持优势,同时,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也在加强。比如,四川、重庆、河南、江西、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份额在增加。从贸易地区增长情况看,黑龙江、新疆、广西、贵州等几个边境省份的贸易出口日趋活跃。从出口地区来看,去年增速最快的是俄罗斯、加拿大等地区,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看,出口到德国、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和地区的针织产品份额增长比较显著。这表明我们的针织产品出口向非美元区域的转移力度正在加大。
  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实现各种针织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利润点覆盖能力,有些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杨世滨向《纺织服装周刊》介绍说,针织行业已经完整的产业链格局已经形成,可以覆盖各种针织产品的生产销售。特别是近些年,一些经编类针织产品增速较快,这类产品很多是属于产业用针织产品范畴的,虽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这类产品的熟悉程度远不及内衣服装,但事实上,目前经编类针织产品已经接近整个针织行业产值的1/4。


针织行业高增长受益于消费需求的增长

  针织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杨世滨通俗易懂地向《纺织服装周刊》描述了这种趋势:“现在人们购买服装已经具备了对服装大致类别、性能的鉴赏能力。消费者除了能够从运动、休闲、正装等角度区分服装款式、穿着场合用途外,还能够从针织、梭织等服装工艺角度来鉴别和购买。”
  随着消费群体对商品性能日益专业性的了解,消费购物的理性程度越来越高。而针织服装特有的抗皱、透气、弹性、质地松软、穿着舒适等特性,同时,层出不穷的速干、抗菌、排汗、保温等各种新型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逐渐让消费者摆脱了“棉毛裤、毛巾被”这类传统针织产品的概念,使得针织产品的需求空间日益加大。
  杨世滨给《纺织服装周刊》举了个例子,带有速干排汗功能的内衣、袜子,在几年前,可能仅仅是少数从事户外登山的专业人士或发烧友才置备的“行头”,然而如今,这种具有一定功能性的针织产品,早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惠及到了普罗大众。
  从目前中国服装销售市场看,针织服装所占的比例为55%、梭织占45%,而且这个比例还会增大, 而国际上针织、梭织服装比例为针织占65%、梭织占35%。针织服装的市场需求还处于上升态势。
  除了服装,针织类的产业用产品的发展也很迅速,比如环保性能和耐用舒适性能都很优良的经编类针织产品,在汽车内饰、家纺产品、运动护具等方面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世滨认为,目前,尽管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主要生产要素成本呈上升趋势,但是,针织行业的企业应该通过调整经营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市场渠道,不仅消化成本,还要创造更多的利润。
  杨世滨告诉《纺织服装周刊》,针织行业正处于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针织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与各种主要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形成了一对矛盾。因此,企业应该理性对待当前面临的困难,扬长避短,在设计、品牌、渠道等方面勇于开拓创新,努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拓展市场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消化、传递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

针织行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杨世滨归纳了近些年针织行业企业在提升竞争力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两年,针织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行业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针织行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支撑行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针织行业品牌建设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强。”杨世滨说,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针织企业都要在相同的平台上展开竞争,还要面对各种壁垒的阻拦,出口大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针织行业企业对品牌建设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很多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开始注重内销市场的开拓,逐步建立内销渠道。
  “提到针织行业的品牌,传统针织企业的品牌的确不多,除了人们知道的一些,如三枪、铜牛,还有近些年的AB、猫人等之外,确实不多了。”杨世滨向《纺织服装周刊》解释了知名针织品牌相对较少的缘由,他说,这主要是由于针织企业的单体规模往往不大,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产品系列不够全,原有的销售渠道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造成了整个针织品牌似乎没有那么大的知名度。
  这或许是分类造成的,提到针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首先想到的就是内衣、内裤、袜子。针织服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其特有的舒适性,所以在面料开发和使用上大有文章可做。前些年,保暖内衣在社会上着实火了一把,有人认为那是某些针织企业急功近利,用各种题材的炒作透支了市场。也有人认为,那是中国保暖内衣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只是动静稍大了一些。内衣、内裤嘛,是好东西的话,踏踏实实地卖就挺好,何必铺天盖地招呼明星广告呀。然而,不管怎样是真是假,“保暖内衣时代”各种新型纤维材料的提法,都加深了针织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对“针织服装与纤维材料”的再认识,也是针织服装品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品牌建设包括二个重要方面,一是分销渠道的建设,二是创意文化的建设。创意文化很重要,但是创意文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需要百年积淀。”谈到这些,杨世滨很是感慨。


龙头企业是行业创新尖兵

  在采访过程中,《纺织服装周刊》多次问及:“针织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有哪些?”尽管心中有谱,但是,作为针织协会理事长的杨世滨并没有马上笼统地说出哪家企业最好,而是摆出一些具体事例,让《纺织服装周刊》自己“揣摩”针织行业龙头企业的风采。
  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名列针织行业前茅的青岛即发集团,其前身是一个手工业合作社,最初生产“头发制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30多个子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国家大型企业和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在中国品牌研究院“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上,即发牌商标价值15.85亿元。
  青岛即发集团在注重自主品牌创新的同时开拓销售渠道,1999年以来,已先后在26个国家注册了自主商标,在美国、法国、日本、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家设立了“境外销售公司”,借助加强与国际批发商、代理商和世界500强合作,构筑了较大的国际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目前,公司自主品牌的出口已占70%左右。
  作为针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即发集团为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发展需要,着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力求突破高端,扩大中端,淘汰低端,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使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浙江宏达经编有限公司凭借160万米、31%的市场份额成为汽车顶棚面料龙头,宏达经编连续几年进入“中国针织行业竞争力前十强企业”名单。作为中国经编针织业首家上市公司,宏达经编在竞争中取胜的要诀在于注重科技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靠经营者的策略,更要靠强大的技术和生产实力。重技术是宏达经编赢得市场和迅速发展的关键。宏达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进行技术改造,至今已投入技改资金2亿多元。为了确保产品开发,企业技术中心按销售额的5%~10%提取科技经费,并列入每年度财务计划,确立了科技开发人才优先、财力优先和物力优先。
  凭借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浙江宏达经编2006年占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轿车顶棚面料的比例分别高达79.81%和82.97%,已经成为这两家汽车企业的最重要的顶棚面料供应商。


后记:

采访结束时,杨世滨理事长给《纺织服装周刊》这样一个总结:
  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两者不可割裂。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针织行业将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针织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快产品更新速度,针织产品能够更加体现时尚、个性元素,产品的科技含量将有明显提升。
  我们会努力通过规范社会责任、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标准体系等,提高针织行业运行风险的控制能力,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渠道建设、倡导创意文化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针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时尚赋能,瑶海蝶变—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