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把每一套服装都作为艺术品去创作
2018-04-25
分享至:

  服装业中的私人定制之路注定是艰辛的,手工制作、量体裁衣,要把每件产品都当作艺术品去创作,很难有规模效益,却又要求件件是精品。图为国内外高级服装工艺师和设计师讨论剪裁细节时的场景。 CNSPHOTO提供

  私人定制,是一个古老而时尚的需求。说它古老,是这种定购行为历史久远;说它时尚,是因为它正在成为当下个性化的消费潮流。

  私人定制,这正是老字号企业隆庆祥的矢志追求。能延续至今的老字号,都是经过岁月洗礼的中华民族品牌。

  文化与艺术正融合传统商业走向未来。

  民间裁缝制官服

  数百年来,袁氏后人坚守祖辈“天眷独厚”的品质观,忠于“顶级专属”的定制理念,秉持“传承更发扬”的创新精神,成为私人定制的历史典范。

  北京隆庆祥服饰有限公司,原名隆庆祥,旧址在前门大街93号,坐落在北京皇城文化和京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京城中轴线上。前门,是北京的中心区。前门大街,也是享誉中外的商业街,这里商贾云集,繁荣景象自明清始,长期冠盖华夏。即便是普通的前门大碗茶,也牵动着一代代北京人的无限情思。

  据考,隆庆祥祖上袁氏从明朝开始就从事服装制作,明朝嘉靖年间,即因其精湛的官服制作技艺,名噪京城。曾为明穆宗隆庆帝专制裙袍,隆庆帝欣喜之余,曾亲书“袁氏裁作”四字以示嘉奖。自明朝以来,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袁氏第九代传人袁士杰,继承祖业,在为达官贵人制作便服时大量应用绣金、云锦等民间难得的工艺和材质,使服装呈现出华贵不凡的气韵。据传在乾隆私访时,惊讶于民间居然也有可比肩宫廷的技艺与服装,感叹大清皇朝盛世太平、百业兴旺,遂赐书袁氏“天庆祥瑞”以示恩典。袁士杰先生晚年为感念明清两朝皇恩,激励后世传人继承祖制,将袁氏制衣精神发扬光大,决定将裁作衣物的裁案制成匾额,将“袁氏制衣坊”字号改为“隆庆祥”。

  数百年来,袁氏后人坚守祖辈“天眷独厚”的品质观,忠于“顶级专属”的定制理念,秉持“传承更发扬”的创新精神,成为私人定制的历史典范。

  如今,袁氏祖上留下的大明隆庆年炉、虎头青铜熨斗、青铜尺、“隆庆祥”牌匾等历史遗存,像他们注册的“虁龙文”商标一样,彰显着尊荣华贵的历史,弘扬着隆庆祥卓尔不凡的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

  西装定制的先行者

  私人定制西装的历史重任落在了袁氏制衣第十五代传人袁小杰的身上,隆庆祥在1995年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中重新崛起。

  史载,西装又称作“西服”“洋装”,始创于欧洲,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传入中国。这是“西学东渐”在服装文化上的一个标志。

  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西装加工工艺在世界上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享有盛誉,上海、北京等城市出现了一些专做高级西装和礼服的西服店。

  新中国成立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中国,西装作为正装,成为正式场合的主要着装,也是社会交往中的主流时尚。

  清代中后期,“洋装”传入中国。袁氏家族第十一代传人袁志鸿先生即开始了取新纳旧、推陈出新的探索过程。他的儿孙袁文举、袁金亭先生更是远涉重洋,到欧洲学习西方制衣技法,但直到袁小杰的父亲袁振松这一代,私人定制西装之梦还是没有实现。

  祖辈、父辈的复兴愿望,历史的重任落在了1968年出生的袁小杰——这个袁氏制衣第十五代传人的身上,隆庆祥在1995年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中重新崛起。

  “重振河山待后生”

  隆庆祥从定制一套西服到成衣,前后需要30天左右,每套西服都要经过406道工序,精益求精,至臻至善。

  服装业中的私人定制之路注定是艰辛的。手工制作、量体裁衣,要把每件产品都当作艺术品去创作,很难有规模效益,却又要求件件是精品。袁小杰的选择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为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流水线操作,传统的做法是只量“三围”、身高袖长等几个指标,并将其标准化。至于不同的体型身材,千差万别的个体形态,却被简单地模糊了,被强制性地忽略。消费者,这个常被尊称为“上帝”的群体,只能被动地接受粗放的生产方式,享用着这种打了折扣的购物体验,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从“蔽体”“保暖”到“美”的追求,人类对于衣服的需求日益改变。人们对舒适、美观的愉悦和感受几乎都一样,但是对美的标准的认识却各不相同,这给私人定制带来了天然的难度,也创造了发展的机遇。

  隆庆祥从定制一套西服到成衣,前后需要30天左右,每套西服都要经过406道工序,其间要多次与客户在试衣时接触沟通,在与客人交流时,也相互传递着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制作时,要实现对美的追求,大量工序是手工制作去实现,比如手绣。一般要先后试样一到两次,经过微调,“止于至善”,使顾客满意。

  时代,还向隆庆祥发出了新的呼唤。

  当中国产生了世界上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时候,私人定制的潜在市场蕴含大量的商机,即使其中少部分人要求定制服装,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大量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隆庆祥即使有一百家分店,和他的同行加在一起计算,也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隆庆祥走上的私人定制之路,道路固然艰辛,但是,却迎合了时代的步伐,走在一条前景广阔的康庄大道上。

  记得著名美术大师罗丹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标准化支持下的大规模发展是一种美,在标准与非标结合上产生的私人定制将是另一种创造、另一种美。

  隆庆祥,当你把每一套服装都作为艺术品去创作时,已经是美的使者了。

  (来源: 中国商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