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张家口昔日繁荣的裘皮服装生产业
2018-07-30
分享至:

  早在16世纪,张家口便成为了中国北方皮毛等畜产品的加工集散地。明朝,张家口辟为蒙汉“互市”之所。清末,张家口毛皮贸易达到鼎盛时期,年贸易额最高达白银一亿五千万两,得到了“塞外皮都”的美誉。历经战争,张家口裘皮业遭受重创。解放后,张家口的裘皮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介绍张家口昔日繁荣的裘皮服装生产,欢迎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张家口市最早出现的手工业就是粗、细毛皮与制革工业。民国二十年(1931)张家口市有粗细皮工业共188家,资本共170420万元,工人共1655人,其原料年需狐皮14000张,灰鼠皮327500张,羊羔皮及老羊皮110000张,其产品年出狐皮衣2060件,灰鼠皮衣15600件,羊羔皮衣18700件,老羊皮衣2万件。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家口被日军侵占,对“皮都”的毛皮资源大肆掠夺,至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时,裘皮业有18家,减少了97%,濒临破产边缘。张家口市第二次解放后,毛皮行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49年底张家口市有裘皮业31户,从业人员198人,粗皮业31户,从业人员144人,到1950年6月,裘皮业增至54户,增长70%,从业人员增至349人,增长76%,粗皮业增至46户,增长48%,从业人员增至220人,增长52%。7月28日,张家口成立了皮裘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市行业合理分配羔褥活,提高产品质量。

  1952年,市政府对皮张行业执行统购统销政策,所有的皮张均由土畜产品公司和外贸统一经营,私人不得自由买卖,加工出来的产品也要经土产和外贸出口或转入市场销售,毛皮企业转为纯加工生产单位。这一时期,毛皮行业除了市第一制皮厂主要是为军队加工鞣制大衣,其他单位多数是为土畜产品公司和外贸加工鞣制出口各种皮褥子。市第二制皮厂主要加工生产口羔皮褥子;宣化皮毛厂加工生产山羊皮褥子;市皮毛综合厂加工生产兔皮褥子等。裘皮服装的生产与经营,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热潮中,随着政策放宽,权利下放,企业转轨变型而发展起来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委提出“振兴皮都”的口号,并于1983年10月成立市直属毛皮皮革工业公司,扩建毛皮皮革工业研究机构——市毛皮研究所,成立毛皮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市二皮厂1984年投资120万元引进外国先进设备289台,国产设备93台,自制设备6台,组装成两条裘皮服装生产线,将传统的口羔皮褥子染制成十几种色泽新颖的花色并制成成装出口,把出口原料变为出口成衣,原来的三条皮褥子可制成一件服装,这样每条皮褥子可增值40元左右,仅此一项在1985年上半年就获利11.5万元。裘皮服装做工考究、款式新颖、高雅脱俗、风格各异,一度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热门货。至1985年末市二皮厂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厂家,其产品也由加工皮褥子为主转变为生产裘皮成装为主。市第一制皮厂于1984年重新组建生产实验楼,扩大研究与实验项目,同时积极筹集资金购买先进的成装设备,组成裘皮服装生产车间,到1984年底该厂就生产出各种裘皮服装2000多件,使产品率先走向市场,直接为用户服务。因此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万元,比1983年提高6.9%,实现利润140万元,比1983年增长7.11%。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比1984年又增长15.3%。宣化皮毛厂于1985年投资200万元,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增加裘皮服装生产。该厂利用奶山羊皮试制仿兰狐皮,并制成各种款式新颖,美观大方的裘皮服装出口,曾被评为出席世界“法兰克福”博览会的展销样品,宣化皮毛厂还用兔皮染黑色以及剪绒皮做成翻毛女大衣,很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市三皮厂由加工军工兰板绵羊皮和利用回收的旧皮再制防寒劳保服装,也转为生产羊剪绒仿虎皮裘皮大衣销往美国、日本、西德。市皮毛综合厂生产的旱獭皮翻毛大衣以及兔皮系列产品(兔皮帽、兔皮围巾、兔皮童装、兔皮翻毛大衣、兔皮仿各种裘皮服装)与羊剪绒系列产品样式新颖,独具风格,销往北京、天津、江苏、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四川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出口销往欧美、苏联、日本、澳大利亚等十个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欢迎。市东风服装厂和市红旗被服厂也曾生产裘皮服装,市东风服装厂生产的“孔雀”牌翻毛女皮衣和“孔雀”牌兔皮里脱卸童猴衣分别在1984年、1985年荣获河北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4年9月22日,市毛皮皮革工业公司与兴华轻工业联合股份公司、中国畜产品进出口总公司、香港三利有限公司4家合资联营,在深圳建立东方裘皮有限公司,人员编制200人,专门生产经营中、高档裘皮服装10000件,年总产值为人民币986万元。1985年之后,毛皮系统各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成跨地区、跨行业经济技术协作联合体。1985年毛皮系统的12个企业中就有9个企业先后与32个单位进行协作与联营,市二皮厂为解决原料短缺与宁夏海原县签定技术协作合同,对方提供原料,厂方提供技术,既发展生产,也帮助边远地区的乡镇企业。市民族用品厂与5个单位联营协作,有的加工、有的配件,仅在1985年1—4月就获利9.04万元。

  1986年1月,市毛皮皮革工业公司组织全系统在4个门市部(皮都商场、古针皮庄、恒通皮庄和皮革制品厂门市部)举办裘皮皮革服装与皮革制品等产品展销,共展出5000多个品种,展销半个月销售额达30多万元。

  19世纪90年代末,张家口皮毛工业逐渐滑坡畏缩,市属几家骨干企业先后停产关门,惟有曾经拥有的光环,依然在隆隆演进的历史岁月长河中放射着熠熠光彩。(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

 

  (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