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家纺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
彭州家纺服装产业情况汇总 |
2012-10-17 |
彭州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彭州幅员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80万,距成都市区25公里,处在成德绵经济轴的核心位置,是成都市“一区一主业”发展战略确定的家纺服装产业唯一的聚集地。近年来,彭州站在世界产业转移的潮头上,积极承接省内外家纺服装产业,产业集群快速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一、产业背景:东企西移,彭州占尽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一轮经济建设大潮中最先受益,但也导致中国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当前,由于印度、越南等国家制造业的逐步崛起,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提升和用工难等问题,东部沿海以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外贸型为主的产业形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难的抉择,产业升级已经势在必行。
为了缓解用工、用地等压力,目前众多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家纺服装产业正在向西部转移。作为成渝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和西部经济桥头堡的成都,无疑是这次产业转移的绝佳要地。成都市把彭州作为家纺服装产业西移的承接地,显然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彭州不单单承接的是整个家纺服装产业,更会承接东部地区先进的发展经验,这将使彭州的家纺服装产业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彭州在承接和学习东部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创新出了“工业厂房按揭”、“协会办园区”、“标准化厂房招商”、“全产业链招商”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出了后发优势,使彭州的家纺服装产业获得了竞争优势。
二、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家纺服装在彭州快速聚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市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成都市《关于优化工业布局规划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通知》精神及彭州市 “四二一一” 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彭州家纺服装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
彭州服装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市委、市政府按照市域经济特色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工作思路,把家纺产业作为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集群规模快速膨胀,产业链条日趋完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产业发展:家纺服装产业规模初具,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
(一)集聚集群快速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取得决定胜利后,彭州市为解决居民就业等民生问题,大力发展家纺服装产业。2009年以来,彭州建成家纺服装标准化厂房76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承接家纺服装企业1000余家,投产企业292家。2012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突破9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拉动就业20000余人,预计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5千万元。经过三年的时间,彭州完成了家纺服装企业的集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促进了产业升级,目前,彭州家纺服装产业招商工作已逐渐进入了招大引强,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的阶段。
(二)品牌集聚高效
彭州市建立了建立大型企业和优质品牌企业数据资料库,按照“抓大、上优、盯强”的思路,抓住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和配套项目,锁定目标,集中力量,逐个击破,引进了一大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企业,实现高端品牌企业的聚集。现已引进全国知名品牌企业10家(如水星、红富士、尚玉、巨华),川内知名品牌企业24家(如斯庆高娃、弗朗公子、海思达斯、普伊康、雅家纺、小鬼当家、七色纺),行业品牌企业20家,在谈企业15家(如美特斯邦威、真维斯、雅戈尔、七匹狼、马克马罗等)。
(三)产业链条舒展
彭州市在产业集聚中注重把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发展产业高端。精心打造家纺服装创新中心,完善研发设计、展览展示、信息发布、营销策划、教育培训等十大功能。在产城一体规划中突出市场及物流规划,已经启动的南部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实现原辅料交易、成品交易、物流配送、会展服务等功能。家纺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协作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经科教、产加销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已经集聚了梦澜印花、蓝地印染、蜀邦实业等一大批家纺服装产业前端和尾端企业。
(四)发展后劲充足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大力支持下,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同意彭州兴建“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项目。目前,“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并将于2012年投入营运。成都市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大学纺织学院等大中专学校也与彭州建立了教育、科研、人才培训等方面长期合作关系。我市将在专家团队、科研机构以及国家、省、市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利用网络、报刊、电视、会展等信息宣传载体,重点在产业发展规划、要素聚集方式、产业环境打造、区域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级的展会,不断提升彭州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
(五)融资渠道畅通
彭州市成立了彭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和彭州市农村产权扭转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担保公司,商会出面与成都市农商银行合作架接融资平台,设立了500万元的中小企业短期贷款融资保证基金,探索并推广了联户联保、仓储质押等新的融资办法,有效地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2009年以来,彭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家纺服装企业互联担保融资新模式,3年累计为企业融资5 亿元,有效地缓解了纺织企业融资难题。
(六)市场管理规范
彭州市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定期组织计划、工商、税务、金融、物价、统计等部门为企业上门服务。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市场秩序,尊重知识产权,并建立了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制度,由企业定期对市职能部门进行评议,对评议较差的部门进行整顿,部门领导进行撤换,健全了服务机构并在行业中公认有较好的信誉。同时对企业建立起“信用”评比制度,对企业进行认真调查、进行分类,奖优罚劣,促进企业规范运行,特别是对统计工作能够按规定要求上报生产经营情况,并确保统计资料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形成规范良好的运行机制。
(七)服务体系健全
彭州市按照“政府引导和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能源、道路、给排水、通信、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依托“一带三区” 和家纺服装(西南)创新中心着力建设网购中心、生产中心、孵化中心、教育中心、创意中心、会展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承载力。
(八)人力资源优良
保障劳动力资源、控制用工成本是产业集聚集群的重要因素,彭州市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高校师资为后盾、以技师学院为平台、以企业用工为基础,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劳动就业新突破。每年完成5000人的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家庭车间”模式,每年新增5个“家庭车间”;园区建立招工用工机构,促进群众就业;鼓励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创办小型企业、承揽家纺服装产业相关工序。
(九)产业规划合理
彭州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的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城市化、工商同步化、配套社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家庭化的目标定位,调整布局,优化功能,提升业态,编制《产城一体规划》。规划10000亩土地,打造“一带三区”,构建“一体”,即三环路沿线品牌企业发展带,成彭高速以西中小型企业聚集区,成彭高速以东大中型企业聚集区,濛阳特色品牌聚集区,构建集生产、商贸、物流、培训、会展、研发、信息发布、休闲购物、居住等于一体的产城综合体。挖掘一切促进产城互动互融的积极因素,实现家纺服装生产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的城市功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十)发展蓝图宏伟。
根据彭州市产城一体规划,到2015年家纺服装企业将集聚达2000家,家纺服装及其配套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税收近25亿元,拉动就业8万余人。届时,彭州市家纺服装生产、研发、商贸、物流、高端商务、生活配套与南部新城融合发展,兼具产业、城市、生态功能的产城综合体将初具雏形。
面对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我们将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彭州在产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为西移家纺服装企业营造优质的产业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彭州建设成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
彭州工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CTEI网讯)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