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彭州工业开发区概况
欢迎大家来到被誉为“天府金彭,蜀汉名区”的四川省彭州市,彭州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是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彭州市距成都市区19公里,其中通车道路有成彭路、成彭高速、沙西线、北新干线等,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之内,是成都市规划发展的四个新型中等工业城市之一,幅员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80万。
彭州工业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属省级重点开发区,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位于彭州南部,南临新都区,北靠彭州老城区,东临牡丹新城,西与郫县接壤。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家具制造、新型建材、家纺服装、环保塑胶六大传统产业。联邦制药、亚宝制药、神威药业、丽珠光大、天天纸业等,晋林工业、双虎家私等企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发展定位
2009年按照成都市“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战略,彭州成为了成都市唯一的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和唯一的绿色塑胶产业基地。根据彭州市委市政府“四二一一”发展战略,彭州工业开发区将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和中国西部绿色塑胶制造中心,努力建设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新型开发区。
三、产业概况
(一)传统产业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机械、医药、家具三大支柱性传统产业,其中上市企业有联邦制药、亚宝制药、神威药业、丽珠光大、天天纸业等,晋林工业、桦宜钢构、双虎家私等企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11年,机械产业实现年产值达5亿元,就业800人,税收0.25亿元;医药产业实现年产值达15亿元,就业3000人,税收1.2亿元;家具产业实现年产值达20亿元,就业10000人,税收0.8亿元。目前,开发区正在代市委市政府拟定《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促进三大传统产业在近期实现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市场优势大幅上升;龙头企业明显增多;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的五大目标。
(二)家纺服装产业
2009年,成都市将彭州市确定为家纺服装产业主要承接地,成办发【2010】88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关于积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彭州将建成6.6平方公里的家纺服装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纺织服装产业后加工项目,建立纺织服装研发、贸易、物流、检测、信息、培训等服务中心,完善融资、法律、营销、技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知名品牌服装、家用纺织品和面辅料生产加工企业。目前,西南最大的纺织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即将投入营运;家纺服装商贸区建设已经正式启动。
经过两年的发展,彭州市已形成开发区内的华茂、盛泰,以及濛阳工业集中点的万贯三大专业产业园区格局,引进家纺服装企业1000余家,开工投产200余家,建成厂房近70万平方米,在建厂房40多万平方米,2011年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0.38亿元,就业5000人。 目前,正在启动家纺服装面辅料市场的规划建设,着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家纺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绿色塑胶产业
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园规划面积4371亩(不含道路及绿化)。目前已经引进规模以上塑胶制造企业30户,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亿元,实现就业800人。影响力较大的规上企业有2户,浙江高峰控股集团四川高峰新材料管业有限公司,占地156.01亩,总投资1亿元,就业人数120人,年销售收入2亿元;四川亚通塑胶有限公司,占地150亩,总投资1.5亿元,就业人数126人,年销售收入2.5亿元。
四、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做法及保障措施
(一)主要做法
1、以科学规划引领产城发展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的发展思路,按照“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两化互动”的目标定位,调整布局,优化功能,提升业态,编制《产城一体规划》。
2、以主导产业筑牢发展基础
坚持工业为主导,为产城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一是做好开发区现有三大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工作;二是根据成都市“一区一主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家纺服装产业和绿色塑胶产业的发展。
3、以城市功能促进产业腾飞
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加快南部新城、塑胶产业综合市场、家纺服装面辅料市场的规划建设;布点建设政务中心、派出所、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学校等机构。通过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促进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4、以退二进三优化产业结构
注意存量调整与增量合理布局,遵循市场规律进行“退二进三”。将传统产业功能区一些闲置厂房和土地改变使用性质,对耗能高产出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关闭或空间置换,所得土地“退二进三”;家纺服装产业功能区则加强产城相融,为企业“上厂下店”模式扫清障碍,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经营模式。
5、以生态建设助推田园城市
一是加强城市功能配套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城镇总体形象,改善生态环境的景观节点,打造全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田园新城。
6、以共创共享保障民生幸福
一是要建立产城一体建设群众参与制度,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让广大群众全程参与产城一体发展建设,共同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品质。二是要建立产城一体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入驻企业优先聘用园区内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探索政府和企业用地年租制度,鼓励集体经济组织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厂房出租保障失地农民拥有长期收益。
(二)保障措施
1、全域化管理
开发区对城市实行全域化管理,对所在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建议权;开发区对所属乡镇街道开发区块的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的返还部分拥有调控权;开发区涉及的项目审批、经济管理、土地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的,由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发区行使,无法委托的,采取“见章盖章”的办法解决。
2、市场化运作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专门平台公司对城市中的国有资源进行市场化经营,促进资源和资本的相互转换;为企业和市民提供融资、物管、会展、信息、法律、监测等服务;对创新中心、面辅料市场、塑胶综合市场进行营运和管理。
3、集约化发展
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需集约化。一是对开发区内闲置的土地进行清理,对土地利用率不高的企业进行清除;二是争取土地指标,扩大现有规划面积,突破发展瓶颈;三是引进土地利用率高、符合产业规划的税源型企业。
4、品牌化宣传
整合园区宣传力量,借力专家团队和专业机构,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利用网络、报刊、电视、会展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牡丹花城、时尚之都”的城市名片,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凝聚人气、财气、灵气、运气,助推“产城一体、宜居宜业”新城区的建设。
(CTEI网讯)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