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客商入驻的“四个到位”
2014-10-13
分享至:

  CTEI网讯 2014年10月1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办的“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针织万里行第一站走进江苏省沭阳。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给到访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1年8月,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年5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2013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苏北县份中唯一一家国家级开发区。其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批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先后获批高新电池、纺织纤维新材料、智能机械和软件四大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今年上半年又获批了“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转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右)

  为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颁发“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牌匾。

 

  2013年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工业增加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30.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40.1%;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6.3亿元,同比增长38.9%;完成进出口总额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完成实际到账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55.6%。综合竞争力逐年攀升,在最新的省商务厅公布的全省开发区建设水平综合排名中,沭阳经济开发区位列全省89家省级开发区第15位,居苏北35家省级开发区首位,已经成为接纳产业转移的“洼地”、客商投资创业的“福地”。

  开发区中的15种企业产品堪称全国“单打冠军”,这些产品包括丝袜、画材、包覆纱、纸尿裤、针织毛衣、针织浴袍、光伏玻璃、食品马口铁、单缸机活塞、手机扬声器、电动车蓄电池、提花遮光窗帘布等。而纺织产业在其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份额。今年1—9月份,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7.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3.8%。其中包覆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2.9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3%,并为4.6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目前,沭阳开发区已入驻各类项目730多个,是江苏发展较快的开发区之一。万里行活动期间,沭阳经济开发区又与东华大学、连云港鹰游集团、绍兴豪宇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沭阳县人民政府共建的“江苏沭阳县针织产业园”也确定以区中园的模式进入开发区。(相关链接:中针协与沭阳县政府优势互补 共建针织产业园http://news.ctei.cn/bwzq/201410/t20141013_1850013.htm)。

  已经入驻沭阳经济开发区多年的江苏嘉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建军表示,“沭阳的领导和帮办人员,就是把我们企业的事乃至个人生活上的事当自己的事、自家的事来办,从项目的立项、验资注册到选址、征地、拆迁、勘探、设计、用水用电到建设、竣工验收、招工、投产乃至融资以及子女的入学等,所有手续都由他们帮助办理。”“政府诚信务实、干群真诚热情、个人安心舒心,这就是我在沭阳5年多来创业和生活的感受。”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永根分析总结了吸引客商入驻的“四个到位”。首先是亲商、爱商的氛围营造到位。沭阳为了既能招得来项目,又能留得住客商,出台了很多政策规定,比如驻厂帮办和预帮办制度、四位一体的项目推进制度、破坏软环境建设的督查爆光制度以及首问负责制度;其次是加大基础配套力度要到位。通过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等措施,打造出了“九通一平”的投资硬环境,并陆续上马了一大批电、气、水、环保设施等项目,为企业入驻打好了基础;三是优化企业服务到位。如在项目融资上,开发区不断创新企业担保融资体系,灵活采取在建工程抵押、大企业分割办证抵押融资等办法,共为200多家企业累保贷款88.1亿元,及时为缺资金的企业雪中送炭。在用工服务上,通过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活动,促进校企合作,有组织帮助企业累计招工8.2万人。在产品推介上,对适宜在本地销售的产品,进行统计,编印成册,进行全方位推广。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重点打造“四园两基地”建设(四园:纺织纤维新材料、高新电池、智能机械、软件;两基地:包覆纱、墙布及窗帘产品);深入推进大企业(集团)培育和工业再造计划,筛选出几十家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使一批传统企业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层次的提高,提升了产业发展质量。最大限度地让企业吃上“定心丸”,也温暖和感动了投资客商,从而也实现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比如我们开发区纺织服装业中的包覆纱和织布两个产业链条,其项目80%都是通过现有客商介绍其上下游企业引进;四是加大招商及宣传力度到位。通过成立驻外招商办事处、从全县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招商主体、到经济发达地区召开投资环境说明会等,让更多的客商了解沭阳、关注沭阳、投资沭阳。

  对于今后开发区的招商工作,刘永根主任表示希望招引氨纶类生产企业、无缝内衣成衣生产企业、高档服装面料生产项目、包覆纱上下游生产项目、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类项目、纺织机械制造类企业等项目的引进,促进开发区纺织类企业成链配套、集聚集群发展。

  

 

相关链接:沭阳县投资环境简介

 

  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下辖40个乡镇(场、街道、新城)、474个行政村(居)。沭阳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投资潜力的地方,其特色可概括为“五个之最”,其投资潜力可概括为“六大优势”。

  “五个之最”:一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拥有191万人口;二是全国最大的林木加工基地,拥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3300多家;三是全国最大的花木之乡,拥有50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四是全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地区,沭阳因创新而改变,因创新而扬名,每年都有100项以上的管理创新成果在全省全国推广;五是江苏北部发展最快的县份,主要经济指标以两年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发展中地区后发快进的典型。沭阳已与苏南的昆山、苏中的泰兴一起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直管县。

  “六大优势”: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沭阳区位独特,地处长三角、距离上海500公里、南京240公里、苏南城市群300公里,处在江苏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沿运河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地带。沭阳交通便利,周边一个小时车程内有连云港港口(城区距连云港港口90公里,正在修建的344省道贯通后距离缩短为50公里,目前沭阳境内已完成)和淮安、徐州、连云港三个机场(城区距徐州观音机场120公里、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55公里、距淮安涟水机场50公里);新长铁路(北起江苏省新沂市、南至浙江省长兴县,全长623.4公里,在沭阳设一个站点,实现客货运输与全国铁路运输联网通车)、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沭阳境内长达56公里,设4个出口、1个服务区),205国道和324、326、245、344四条省道在县城交汇,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沭阳港是江苏20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300吨以上,可通航船舶最大吨位600吨(纳入省十二五规划的河道疏浚工程已经启动,疏浚后为国家三级千吨级航道),通过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可直达连云港港口,通过淮沭河可进入大运河、长江。

  二是发展载体优势。沭阳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85平方公里,集中居住人口65万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位列第51位。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基础配套面积已达到35平方公里,并实现“九通一平”,在江苏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中位列苏北第一,被商务部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2013年11月份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苏北县份中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全县还有四个专业园区、4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1000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全面竣工,具备了承载各种规模项目的能力。

  三是人力资源优势。沭阳有191万人口,富余劳动力30万人,在外务工急待回流熟练工28万人。拥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35所,年培训能力达8万人。沭阳劳动力资源丰富致使成本相对低廉,一个熟练工人月工资只需2500元左右。

  四是产业配套优势。沭阳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300多家,其中开发区企业736家,已形成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林木深加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高新电池、纺织纤维新材料、智能机械和软件四大产业园跻身省级特色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包覆纱产业基地和墙布及窗帘产品开发基地。已建成画材、包覆纱、手机扬声器、单缸机活塞、电动车蓄电池、遮光提花窗帘布等15个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具备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五是投资政策优势。税收方面:对落户开发区的企业根据投资额的不同实行最少6年,直至终身的优惠期。设备奖励方面:对设备投入超亿元的项目,根据其设备投入的不同,按设备实际投入的5%—10%给予一次性奖励;土地方面:对落户开发区的工业项目,土地价格实行最高4万元/亩,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质态优的项目,可实行零地价。规费方面:对入驻开发区的工业项目,所有地方性行政事业规费全部免收。其他方面:我们还制定出台了鼓励企业人才引进、科技创新、设备更新、市场开拓、融资担保、财政扶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六是政府服务优势。秉承“客商是企业之父,政府是企业之母”的理念,为客商提供“全方位、保姆式、零距离”的帮办服务;成立了帮办服务中心,创新完善了一个项目一个服务班子,一个班子由“开发区、引资单位、职能部门和帮办人员”共同组成四位一体的帮办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建立完善“预帮办”制度、职能部门总协调人制度、问题一线会办制度、服务限时制度、落实督查制度、失职查处制度等多项制度,来保证政府服务的高效、便捷和优质。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