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EI网讯 11月7日,2016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在上海举行。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中心主任任文伟博士发表演讲。全文如下:
非常高兴来参加中纺联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年会,第二次参加了,上次是在北京,我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想分享一下我们在一带一路怎么样做负责任的投资经验。这两年讨论一带一路里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国际组织,在全球有很多国家,大家很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做更好地负责任的企业。今天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他的分支机构,确保一些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减少浪费性的消费。世界自然基金会是1979年正式进入中国的,当时时任华国锋主席邀请的,是中国第一家自然保护的机构,每年的全球总干事会到中国来参加全球的环境国际合作的研讨。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是第三年,一带一路在我们国家新时期优化改革格局,推动开放城市,拓宽合作的领域方面是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带一路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我们回顾这三年,我们在世界各国,从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和经验里面也发现了,在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第一个投资目标国,国情差异很大,这个里面很多国情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各个国家差异很大,他们对环境的一些标准,各方面也有很多的差异,这使得我们在投资这方面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发现这里面有些投资方面,由于我们自己的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所在国的国家缺少足够的认识,导致他对投资带来一些偏差,以至于我们的投资容易被所在国的一些,有些国家的国情比较复杂一点,会被容易炒作,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炒作,会使得我们的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挑战,走出去的企业,我这里说的不只是纺织行业,所很多的,涉及到基础设施、矿山等,纺织也在里面。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对外投资系统里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些企业在跟所在国的地方合作里面注重了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在这方面可能会导致地方和地方社区产生一系列的冲突,会带来一些风险。 第三个部分是投资的地区和行业不平衡性导致局部的环境问题突出。在一带一路国家,很多国家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敏感的区域。同时我们的很多行业都是跟资源性行业相关的,比如说林业、矿业、水电,包括我们现在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但是对环境有一定要求需求,还有一些影响的行业,这方面走出去过程中,如果处理的不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这里面做了些概括,过去三年我们在做一些机构、部门和所在国家信息汇总下来,一带一路涉及到很多经济走廊,欧亚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和西亚、中国和中南半岛、中国和巴基斯坦、孟中印缅,中非等,主要几个经济走廊里面面临的主要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使得我们这些投资面临很多风险。一带一路也是创造了很多机会,使得我们国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会在沿线国家布局,带动国家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 这里面也在跟相关的机构探讨,在一带一路未来走出去投资国家中,如何建立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的机制?比如要优先考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原则,让整个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能贯彻和深入到一带一路的整体设计和全过程中。积极的主动防范一些生态风险,为一带一路提供一些服务和支撑。我们也在跟相关的部门和所在国家来制定一些环境保护的准则和指南,希望这些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指导的准则。另外,在积极推动沿线的国家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合作。一方面是产业要走出去,产业可能会对环境有压力。另一方面如何跟所在的国家开展一些环境保护,来提升所在国家的生态承载力,使得他有更大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另外在一些产业技术方面,如果中国的绿色发展是现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化的原则,在国际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坚持采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一些技术标准。沿线的经济、物流、产品、服务贸易都要积极的引入绿色的标准,然后将环境产业有机融入到国际产业合作的项目中去。在这些技术中如何把我们更好的绿色技术走出去。 同时推动整个经贸活动中,我们环境规则标准的提高,不希望这些环境标准成为我们贸易的壁垒。如果中国自己企业贸易环境标准提高以后,使我们企业能更好地走出去。总而言之,虽然一带一路是个很大的机遇,能够转化为大型的投资项目,产生多样化发展的空间。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环境和社会标准,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走廊可能提供的发展机会就会很短暂,甚至消失。环境的恶化和社会问题会加剧,这也是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希望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作为一个世界环保组织为什么要去参与到这些水资源保护和纺织行业,为什么我们要跨界合作,因为我们作为一个最大的环保组织,原来的主要职责是在保护资源环境,但是在保护资源环境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治理模式以及金融的模式的话,我们是很难保护的。 在这里面把我们传统的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物种资源作为我们要守住的生态红线,一带一路国家里面,很多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区域,同时我们更多的资金或者资源来投入到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推动历史转型,在这里面生态红线和我们生态系统相关的。同时跟我们生产相关的是这些水、能源、食物,我们要怎么改变我们的治理模式,改变我们的市场行为,改变我们金融机制。一带一路涉及到很多金融投资上面,这里面我们纺织行业也是为了走出去需要很多支持的。纺织行业中有很多涉及到跟资源相关的,罗列了两个环节,一个是签约的生产,涉及到大量的水资源,印染、染色这块涉及到大量的水资源。我们生产的纺织行业服装耗了很多资源,我们做了估算,一件T恤平均下来2000升的水,H.M他们自己做了一个是2800省的水。这些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会面临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会面临风险,风险里面可能有三个,一个是物理风险,就是所在的资源水多水少的资源。另外来自一些公众、社会组织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导致品牌的风险。以及环保标准、监管的提高,调控的风险,最终会导致财务风险。在我们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这三类风险都会在所在的国家会面临的,如何把这三类风险减少,使得我们真正的财务风险能降低。 我们也开发出一个工具和平台,如果我们在座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以测试一下到这个所在国会面临哪些风险,这样可以有效地管控这些风险。在这些风险中,一方面希望风险意识提高以后,采取一些内部的协动,更多的跟所在国的一些社区、组织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行动。最终实现在这个所在区域的国家里面政策治理的优化和流域的良治。多利益相关方的平台,我们也在推动多利益相关方的平台。真正实现在这个流域里面政府、企业、公众风险共担,区域共享。我们跟H.M合作,做了H.M水管理的创新,在工厂内部采取一些供应链减少一些水耗和污染,同时在所在的工业园区共同行动来降低风险,另外推动整个流域的。这是在太湖流域做的工作。同时H.M在巴基斯坦、土耳其、孟加拉国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的工作都在一带一路沿线里面。未来也跟(CNTAN)也在谈,很多大的品牌愿意跟WWF合作共同来推动这些流域的治理。 我们跟纺织行业的伙伴未来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绿色制造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示范,我今年去参加斯德哥尔摩水周,跟着发改委的几位领导去,发现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但是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未来可以把中国好的企业园区和产业绿色制造的技术在国际上去展示、示范。跟全球很多大的品牌共同搭建平台,去跟管理好他的供应链。 在信息系统建设,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在信息平台发布上面,可以在水资源、能源信息发布方面一起来开展合作。在生态环境相关的指南准则的建设方面,我们也是跟中纺联做了生态文明万里行一些指标的建设共同来推动。在一带一路上基金会有很多自己的平台,我们希望能跟中纺联一起来推动一带一路平台的技术合作交流。一带一路上一共有65个国家,有32个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办公室和项目,我们在当地也开展了很多年的项目,我们愿意跟所在国的国家一起推动中国一带一路更好的绿色的走出去。谢谢大家!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