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评析 > 正文 
 
  市场需求旺盛 企业管理更需强化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徐滨/文
2011-07-14
分享至:

    对于企业来讲,市场需求旺盛是绝好的机会,也是更大的挑战。如何组织生产,按时交货?生产任务繁忙的情况下,能否确保产品质量?面对原材料价格、能源、人工成本全面上涨的压力,企业如何盈利,做到“丰产又丰收”?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2010年开始,全球纺织机械市场开始复苏,迎来了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一些纺机企业的订货已经排满了两年。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人气旺盛,成交活跃,传递出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的信息。在这样的形势下,纺织机械企业提升管理势在必行。

    把握节奏从精细管理入手

    在生产任务饱满、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纺机企业应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生产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2010年恒天重工(原郑州纺机)通过强化各种例会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 准确把握生产节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月度营销例会,检查通报上月各单位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应收账款催收、存货占用、盈利情况、费用控制等情况,对上月经营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对当月的经营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重大项目例会,对重大项目的生产制造、交货期、售后服务、后期项目的预期等逐一进行沟通,并对近期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有效控制了生产经营风险;生产经营例会,搭建营销系统与生产、技术、财务系统信息沟通的平台,及时总结当月生产经营的成效,认真分析并研究解决问题,明确下月生产经营的工作重点。在这样的制度下,恒天重工2010年取得了骄人成绩,全年新增生效合同33亿元,为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纬榆次分公司为了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对原有生产组织模式做了重大调整,强调了客户提货计划,弱化了商品计划;强调了“五周”计划,逐步弱化了缺件计划。从计划入手,强化与营销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注重合同评审,实现内外信息传递到位,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到生产现场,为生产赢得周期,保证在低存货状态下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单月产值从1亿元左右上升到2.04亿元。

    为解决生产能力问题,目前很多企业采取了“外协加工,社会配套”的方式。恒天所属企业积极利用信息化成果,将生产计划在ERP管理系统上实施看板管理,实施以装配需求来驱动零件加工、装配、外协、外购计划的“拉动式”生产组织模式,做好主关键零件的接点控制,增加计划投放频次,减少计划每次投入数量,使合同完成率达到95%以上。企业的生产瓶颈得到了有效缓解。

    把握质量严保可靠性

    在产品供不应求、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严格防止“萝卜快了不洗泥”、“赶任务不顾质量”的情况出现,保证纺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企业面对的又一考验。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行精益生产、“6S”精益管理等手段,在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现场管理上下功夫,加快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使国产纺机以优良的性价比为全球纺织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集团公司积极动员所属企业和广大职工人人参与到提升产品质量的活动中来,在大力提升员工质量意识的同时,提升工艺水平,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保障。

    如青岛宏大公司通过开展“消除七害、清洁装配”活动,认真查找和分析影响产品装配清洁度和产品“七害”产生的根源,不断提高产品的整机性能。公司还结合工厂搬迁到崂山的实际情况,对质量程序文件进行了全面更新,重点对清梳产品的工作流程和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做好了新老厂区的体系衔接,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在保持供应链稳定的同时,注重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意识。这些做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控制成本才能真正增效

    虽然订单充足,但一些企业反映“有活干没钱赚”、“丰产不丰收”,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要继续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成本控制,恒天所属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寻求成本控制的新途径。今年年初,经纬股份就提出七大措施,推动降本增效 。要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之间要形成相互交流的机制,增强沟通、相互启发;各企业要献计献策,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总部要出台制度,推广好的降本增效经验;要向下游客户学习;强调降本增效一定要体现到企业的效益上,让建议者、组织者和广大员工都得到实惠,实现共赢,并形成长效机制。这些措施得到基层企业和职工的广泛重视,目前以“降本增效”为内容的劳动竞赛正在各企业、各班组广泛开展。

    经纬股份2010年主推的JWF1520和JWF1530带集体落纱细纱机以转速高、稳定性好、成纱质量好、节能、减少用工等特点,迎合了市场需求,受到了用户青睐,订单纷至沓来。在细纱机长车的基础上,公司结合国际先进经验,设计、安装了适合国内细纱机长车与络筒机有效连接的细络联,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本增效使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年销售近千台,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75%。

    科技创新要从用户出发

    订单增长却伴随着用工荒。中国恒天集团以“做纺机装备旗舰,引领行业发展”为使命,紧盯国际纺机先进技术,将新产品的开发方向确定在“高效、节能、减少用工”上。

    调研表明,目前全国细纱锭数已超过1亿锭,几乎全部为短车,长车仅占到1%。让纺企将短车全部淘汰购置长车,显然不切实际。经纬股份榆次分公司针对短车人工落纱效率低、用工多的实际,适时推出了短车集体落纱装置。该装置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噪音低,留头率达99%以上,可减少纺织厂落纱工1/2以上,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纺企高度认同。

    青岛宏大公司准确把握住棉纺设备高效、自动化、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细络联型自动络筒机和高效短流程清梳联合机通过了可靠性测定,并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实现了小批量销售,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期间推出的SMARO-E托盘式自动络筒机,代表了自动络筒机的最新发展方向及纺织用户的新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形势下,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具体措施的实施,使“生产组织满足客户要求,适应市场变化,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让职工快乐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最终目标,纺织机械企业还需为此不懈努力。

(纺织服装周刊)
(E01)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