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评析 > 正文 
 
  “鲁泰模式”:如何提升棉花质量
2016-12-17
分享至:

  从棉花育种、种植,到收购、加工、纺纱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自2005年来一直探索并取得成功的模式。这一做法既保障了棉农基本利益,满足了公司高支纱的自用棉需求,又向国内高端纺织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棉花资源,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近日,记者走访了该公司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棉花试验田、加工厂和纺纱厂,实地了解该公司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科技先行,好棉种这么来

  记者来到位于阿瓦提的鲁泰棉种试验田,一株株棉花高矮错落,疏密不等。有的白花正旺,有的青桃未熟,有的棉株上挂着白色的小纸牌,有的则绑着红色绳线,可谓是形态各异,数不胜数。

  守在田间的一名科研人员介绍:“该试验田30多亩,共种植了120多个品系的棉花。我们现在的主攻方向是研发出适合机器采摘的长绒棉品种,机采棉对棉株高度、形态都有要求。” 他还介绍,目前公司研发的丰海6号品系抗虫、抗除草剂、耐盐碱的单层基因导入已成功,并加快了单株个体的选择。性状稳定后,我们将导入多重基因与机采棉生产技术配套,预计2020年,公司将开展机采棉长绒棉的试种。

  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是阿瓦提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引进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阿瓦提县丰收三场的改制,共同组建的一家农、工、贸,主要从事棉花育种、种植、皮棉及棉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棉纱的生产销售。

  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该公司就一直以研发适用于高档纺织用棉的棉种为目标。从2008年开始,公司先后研发出丰海1号、2号、3号、4号、572Q等优质棉品种。已经累计生产出15万吨优质长绒棉供应给国内高档纱线生产企业。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科研投入,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品种研发机构,还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品种研发,以加快推进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的研发进程。目前,公司共有技术人员25人,拥有长绒棉种质资源635个,陆地棉种质资源82个,培育出17个长绒棉新品系,进入大田推广的有2个。”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越基说。

  从2014年起,鲁泰先后投入750万元与中国农科院、澳大利亚等科研单位合作,依靠科技对棉花进行转型升级,认准机采棉(特别是机采长绒棉)的种子研发,开展了抗虫、抗旱、耐盐碱、抗除草剂与机采为一体的优质长绒棉品种的研发。

  王越基介绍,公司每年种植15万亩棉花,近四年主栽品种572Q是高品质长绒棉。从2009年始累计种植150万亩,生产皮棉15万吨。其内在品质、‘三丝’、可纺性等各项指标均满足纺织企业的用棉质量要求,是针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三地州部分棉区选育的长绒棉品系,经多年栽培实验,在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

  这一说法得到阿克苏纤检所所长潘??的证实::“从感官和HVI仪器公检结果来看,鲁泰生产的棉花在整齐度、长度、强度上的确优于当地很多企业。”

  “研发出好品种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推广,棉农只认高产量,但让棉种兼顾高产量和可纺性很难。为了保证农民利益,公司与棉农以‘订单’形式约定质量,我们统一为棉农提供优质棉花品种,并且保证统一收购时每公斤以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兑付给棉农。这使得我们棉花收购加工成本比市场价高出2000元/吨。”鲁泰丰收棉业总经理李先生说。他还介绍,鲁泰2014年选育的丰海6号品系是继572Q品系抗病抗旱,在品质与产量是更有突破的新品系。今年对丰海6号品系扩种3万余亩,经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田间测定亩产籽棉400公斤以上,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为棉农致富提供了保障。并且经中棉所,新疆农科院等科研部门与国内外纺织生产企业的测定与试纺,可直纺180支以上的高档纱线。

  此外,鲁泰还会每年采用招投标形势采购垫付生产资料,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对棉农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等,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招工难、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产业发展和影响棉花质量的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鲁泰也在积极引进推广棉花滴灌、土地精平、精量播种等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

 

  严控收购加工,优质棉不愁卖

  影响新疆棉花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源头上的品种过于杂乱之外,采摘、收购、加工各环节对质量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严重影响成本的“三丝”问题,像隐形杀手一样困扰着纺织企业。

  “装车、交售、堆放、入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三丝’无处不在。”王越基说。为了防止“三丝”,新疆鲁泰从棉花采摘环节就专门派技术人员进行田间管理,对采摘过程中容易混入异性纤维的各个方面提出要求,比如要戴白帽、不能用化纤编织袋装棉花等。

  新疆鲁泰目前拥有3个棉花加工厂,年产皮棉2万吨。

  走进其位于阿瓦提的一家棉花加工厂,门口醒目标注着各种要求:“必须戴白帽,头发不能外露,不能带穿戴皮毛,不能带宠物……”一进工厂,诺大的场地里一排蓝色大型机械车闯入视线。“这些都是今天拉运来还没有卸载的棉花,我们收购环节全部用HVI”仪器检测,按检验结果进行结价,这些都要等检验结果出来才能卸载堆放。”王越基对自己的这一做法颇为自豪。

  “我们是当地唯一一家购买HVI的企业,利用检验结果进行结算,可以做到优质优价,棉农心服口服。当然也对引导棉农种植优质棉花有一定作用。”王越基说。

  记者看到,加工厂内已经堆放好的籽棉剁全部用白布覆盖着,几处将要用来堆放籽棉的空地上也铺着白布,每一处前面竖立的牌子上标注着品种,一辆黄色车正在卸载集装箱里的籽棉,只有很少的几个人在一旁管理。

  卸货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异性纤维和杂质。加工速度的快慢,杂质的清除等直接影响着棉纤维的长度。王越基说:“每台加工仪器最快能到1600转每分钟,我一般只调到四分之一不到的转速进行加工。而且,前端对杂质的控制让我不用对籽棉进行大清大排,这都减少了对纤维长度的损坏。”

   不光是各环节的控制,他们还制定了标准。原来该公司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棉花质量管理标准,作为皮棉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的企业标准。这些标准不仅高于国家标准,而且还会根据客户需求不断修订。

  尽管该公司生产的皮棉每吨比市场价高出2000元,但还是有很多国内做高端纺织品的企业争相购买。有少量订单,是企业前一年下的,他们就按企业需求种植并加工出符合客户纺织需求的棉花。

  新疆鲁泰将自己定位于优质棉生产厂家并非自吹自擂。什么是优质棉?该公司根据十三年年来的市场销售经验和客户反馈,有了明确定义:长绒棉长度达到38以上,强力45以上,马值3.8—4.0。细绒棉达到双“30”,即长度30,强力30,马值4.2—4.5。同时,严把收购、加工质量,严格控制回潮、杂质、索丝及半索丝,杜绝“三丝”、特杂及异性纤维。

  “这样的棉花才是市场上需要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棉花。”王越基说。

  据介绍,鲁泰生产的丰海牌长绒棉已经连续五届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并且获得“第十届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从纤维原料种植生产中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在提升棉花内在质量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环保、安全的服装产品,则是该公司积极加入良好棉花组织(BCI)后开始注重的问题。

 

  鲁泰模式普遍适用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穆在论述棉花产业发展时指出:“如果不是产业链连通,中国棉花生产可能在最近几年中进入不敢想象的地步。这种连通指学习美国的方式,给棉农直接种植补贴,棉花公司为棉农提供种植、收获、加工、储存等服务,为棉纺生产提供配棉设计、供货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鲁泰模式可谓实现了产业链连通。李总经理表示:“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我们自己有纺纱厂,每年生产12.8万锭80支以上的高端精梳纱。通过自己纺纱,能够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指导前端的种植生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棉农种植单产高,我们收购加工的棉花衣分低,这意味着每吨收购加工成本比市场价高出2000元。而这部分成本能够通过后端纱线的市场价补回来。”

  但他也坦言,公司定位于高端市场,国内优质棉短缺的现状,才能让我们承担得起高成本的风险。而要普遍推广这种模式,则应该像美国一样给棉农种植买保险,保障棉农利益,这样企业就可以提需求,让农民按需种植。

  “说白了,我们有总公司做后盾,如果生产的皮棉市场价格好,卖出去一部分同样是为公司赚钱;如果市场价格不好,总公司完全可以消化掉,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我的优势所在,而单独的加工厂很难在产业前端做到像我们一样。”王越基说。

  因此,王越基认为,并不是所有厂家都能像鲁泰一样有研发能力,政府部门加强对棉种市场的管控,引导种子生产企业调整研发方向;同时加大对棉农的宣传引导,引导棉农植棉意识等做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收购加工企业主动与纺织企业对接,树立质量意识,按需生产;与棉农以“订单”方式对产量进行约定,防止棉农盲目追求产量,则是很多加工企业当下可以选择的道路。“李总经理说。

  据了解,新疆很多棉花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已经在统一棉花品种、引导棉农植棉意识方面有所行动。而随着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棉花按需种植生产的模式也将逐步实现。

 

  (中国纤检杂志)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