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夕阳产业”迎朝阳:康平纳印染工厂的重生之路
2019-10-29
分享至:

  “夕阳产业”迎朝阳

  康平纳印染工厂的重生之路

  走进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筒子纱染色车间,并不见几个工人,摁下控制室的一个按钮,整个印染生产线就都完成了。机械手有节奏地穿行不休,染色完成的筒子纱被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纺织印染行业往往因为“自动化程度低、染色稳定性差、高能耗高排放”趋于衰落,而这间位于泰安市的印染工厂,却以“高科技、低成本、低能耗”的招牌屹立不倒。

  “夕阳产业”何以迎接朝阳?康平纳用十余年的时间诠释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

  “一次出国考察,让我深感纺机与国外的差距!”康平纳董事长陈队范由衷地感慨,“设备工艺的先进与否对下游产品质量的影响太大了,必须更新装备,才能提升毛纺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以“纱线独大”为代表的产业链前端同质过剩,以“印染短板”为代表的产业链中间发展滞后,以“服装、家纺、产业用规模弱小”为代表的产业链终端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三大突出问题。传统的印染技术耗能高、耗水大、污染重,导致山东省印染行业多年来无法取得“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如何突破纺织业的瓶颈?康平纳集团坚持“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理念,先后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将机械行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纺织工业,实现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真正做到产品工艺与设备工艺、纺织工艺与智能装备的有机融合,成为工艺创新驱动装备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

  印染技术创新捧得国家一等奖

  整个康平纳工厂全自动化流水线上,只有三两个工人在巡检设备,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康平纳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

  历经10余年产学研合作,累计投入10多亿元,康平纳研发出自动化染色机、粉状助剂自动配送技术及装备、筒子纱高效脱水、节能烘干和自动装卸及精准输送技术与装备等23种数控染色装备,解决了筒子纱染色工艺过程由依靠人工经验到工艺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全流程染色生产自动化。

  创新后的智能染色工厂,染色一次性合格率98%以上,提高生产效率28%,减少用工80%,与国家行业标准相比,吨纱70%、节电45%、节约蒸汽58%、减少污水排放68%,推动了行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在纺织印染行业起到良好的推广应用和示范效应。

  模式共享让产业更“智慧”

  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经历改革的“阵痛”后,康平纳集团不仅实现了“凤凰涅槃”,也将为整个产业戴上了“智慧”的帽子。

  以康平纳智能染色示范工厂为载体,山东省建设了1个集协同创新、创意设计、定制交易、市场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云平台,在枣庄、聊城等7个地区建设了7个分布式智能绿色印染园区,形成“1+7”区域性共享工厂建设体系。

  “1+7”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20亿元、节水6800万吨、减排6400万吨,节能64万吨标准煤,带动全省纺织上下游产业增收1000亿元以上,为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为实现50个区域性智能染色共享工厂的协同创新、远程管控,康平纳还与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纺织印染智能云平台实验室”,共同研究和探索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在纺织业的应用,实现智能染色共享工厂精细化生产管理、智能物流管理、协同设计、市场共享,从而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