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崔学山:想织出精美地毯,必须全程高能
2016-07-14
分享至:

崔学山和他的作品

 

  地毯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实用品、装饰物,在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船飞机等地点都能看到。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地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由纯手工制作的,天津地毯从业者的技艺一度走在全国前列。我国赠送联合国的挂毯《长城》和悬挂于周邓纪念馆的《海阔云舒》,代表着天津地毯手工技艺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崔学山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965年他从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染织地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天津地毯工业公司工作,从此开始了他持续了50余年的“地毯情缘”。他曾参与过许多重要场馆地毯、壁毯的设计和制作。如今,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心心念念的,仍是如何提升天津地毯的设计与织造技艺。

《风的回忆》

 

  在赠送联合国的挂毯中,天津的作品本是备用,挂毯“主要通过长城万里、重重叠叠的远山显示出长城的气势,充分表现了阳光、绿色、旺盛的感觉,整幅作品用了200多种色纱”,最终被选用

  崔学山经常想起天津地毯业的风光往事。他告诉记者,上世纪20年代,天津已经有300多家制作地毯的小作坊,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此外,他还常常想起天津为联合国制作的挂毯《长城》。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不久,决定向联合国赠送一幅5米宽、10米长的挂毯。最初设计制作任务交给了上海,但中国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了解中国设计,知道织造技艺最好的是天津地毯业,为了提高完成这一政治任务的保险系数,便安排天津设计制作一块备用品。天津选择了《人民画报》上刊登的一幅长城的照片作为基础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去掉了长城脚下的石头,又加了几株苍松,并在色彩上进行调整归纳,主要通过长城万里、重重叠叠的远山显示出长城的气势,充分表现了阳光、绿色、旺盛的感觉,整幅作品用了200多种色纱。挂毯制作完成后,和上海制作的那块被悬挂在一起,请中央领导挑选,最后天津制作的备用毯被选中了。”崔学山说,那时挂毯的主要设计者和绘制者是李临潘、徐家宏、刘家福等大师。

《富贵黄金鱼》

 

  在与地毯艺术半个世纪的亲密接触中,崔学山熟悉地毯制作的各个环节及其讲究之处。在他的描述中,地毯制作的工序很多,其中每个工序都有各自的质量标准,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全部工序,所以地毯是“集体合作”的产物“以选毛为例,织毯毛纱不能只选定一种羊毛,而是要按比例选定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特性的羊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制,使其发挥各自的特性,如弹性、柔性、光泽等。”崔学山说,对羊毛特点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的科学测试和用手在抚摸羊毛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经验,不是靠着读几本书就能掌握的。

  编织是地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崔学山说,手工编织主要是将毛纱通过经纬线的交织固定在毯基上,其中经线的密度决定地毯编织的密度,一粗一细的两根纬线主要起固定作用。每个绒结的用纱,都是由三至五根色纱组成,根据图案的色彩变化,每个绒结中的几根色纱组合也要不断随之变化。采访现场,崔学山拿了几根线向记者演示编织过程,几根线在他的操控下灵活地穿插着。据他说,编制过程中几位技术人员一同织造,保持力度的均衡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导致地毯变形,而这种力道的掌握,是在手被纱线磨出一个个老茧的过程中,逐渐熟练的。

  手工编织成的地毯,各部位的薄厚可能会不一致,需要“平活”这道工序来解决。根据最初的设计,一些主要纹样需要用剪刀进行“剪片”,先剪出图案的轮廓线,再进行深度和宽度的“剪片”,使每个花形呈现出美丽的浮雕效果。技艺高超的工人,能在剪刀飞快移动和“咔嚓咔嚓”的声响中,让“剪片”的深度、宽度保持一致,剪出的线条流畅而圆润。崔学山说,没有全程的“高能”,是不可能制作出精美的地毯。

 

《志在千里》

 

  1972年以前,崔学山和同事们依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研究、设计出了一系列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式地毯图案,并且增加了地毯的密度。这一系列的图案借鉴了古代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唐代的石刻蔓草纹、宋代的花鸟画、明清的锦绣纹等姊妹艺术中的精华进行创作

  几十年来,崔学山主要依据客户要求从事各类地毯、壁毯及技艺研发和教学培训、设计工作。崔学山工作室内的实物地毯并不多,但在他保留的一张张照片中,其作品的美感扑面而来:百兽之王的雄姿、殷商时期青铜器上古朴庄重的纹饰、中国园林与国画的古典与自然之美……在崔学山看来,设计是地毯织造的蓝图,地毯图案的美被称为地毯艺术的灵魂。

  在他看来,一位优秀的地毯设计师,设计前首先要明确设计方向,充分了解订货者的需求和风格等,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相关地毯品种的工艺流程、工艺制约、工艺特色,此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时刻保持着创新的激情。据崔学山说,1972年以前,崔学山和同事们依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研究、设计出了一系列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式地毯图案,并且增加了地毯的密度。这一系列的图案借鉴了古代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唐代的石刻蔓草纹、宋代的花鸟画、明清的锦绣纹等姊妹艺术中的精华进行创作。为了真正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崔学山不仅收集了大量资料,而且走访各地去看实物。

  如今他还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时,他因为惦记着还未完稿的《宝相花魂图》的设计,把妻子和儿子安置在体育场的帐篷后,坚持到厂里的设计室继续设计;每画完一幅设计图,崔学山都要把板凳放在桌子上,站在高处看效果,分析色彩层次,然后再进行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系列设计不仅得到了外商的认可,还在国内地毯界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创新设计的浪潮。崔学山这一系列作品中的《晨雾蔓草》《古铜精华》等,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黄山迎客松》

 

  和地毯接触久了,仿佛能触摸到其肌理和生命。上世纪90年代,周邓纪念馆想在瞻仰厅中周恩来、邓颖超的雕塑后放置背景,但一直没确定好形式。在一次座谈交流会上,崔学山提出了用纯羊毛挂毯。在他看来,两位伟人的雕像当时拟用青铜材料(后来使用了汉白玉),而大厅的两侧使用的材料是花岗岩,羊毛挂毯能与其形成不同材料的软硬对比,丰富的挂毯颜色能与金属形成素与艳丽的色彩对比。此外羊毛挂毯有吸光特性,能更好地映衬出厅内的主体。虽然他那时并不能确定挂毯的画面,但闭上眼,种种对比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成型。他的建议被领导和专家采纳了,之后和他的同事一起,应邀为周邓纪念馆绘制并参与指导织造了巨型挂毯《海阔云舒》。

  对于崔学山来说,在追求地毯、壁毯设计创新的同时,他也一直尝试在材料、工艺技术上的创新。“和图案创新相比,内在的工艺创新更难。上世纪90年代,我就想过,能不能将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和地毯制作相结合?能不能多学科交叉进行综合研究,让地毯在保留原使用、装饰功能的基础上拥有其他功能?”崔学山说,如今他一闭上眼,这些全新的艺术效果就不断地在眼前浮现,但因为资金原因,他没法去实践自己的很多创意。

  崔学山如今已年过古稀,很多人劝他该歇歇了,但他总是笑着说,创作的激情一直在冲撞着他的头脑,能有什么办法?他一直在期待,期待能设计并制作出一种内行外行都叫好的新型地毯、壁毯艺术品,期待把中国精美的地毯、壁毯艺术请进世界最高的艺术殿堂。(城市快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