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拉动出口的时代渐行渐远
作为外贸风向标,今年秋季广交会的参展人数及订单量均有下降。川企普遍感觉到,以低成本生产推动外贸高速发展的时代正在离去。如何调整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这道摆在外向型川企面前的题目,正促使他们积极地寻找发展新动力。
利润空间小了成品涨不过原材料
四川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棉纺行业因此大面积停产,“川内有一家与我们共同出口600多万美元的企业也停产了。”人工是服装行业最大成本,但招工难,人才流动频繁,推高了用工成本。许多订单因此转向越南、印度、菲律宾,甚至已有客户在东南亚建厂。
成都子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易东做了个对比:原材料成本5年增长了5-6成;5年前一双鞋卖价7-8美元,现在是10.5-11美元,涨幅为30%-50%,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
“综合成本上涨是趋势。”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说,企业只能积极应对。
新产品新需求出口增减见市场趋势
“又有法国和意大利企业向我们投来意向订单。”12月4日,四川品高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令来告诉记者,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他们不断获得新市场。利润也从去年的1%,提升到今年的30%以上。
今年1-10月,主打菌类出口的品高公司,出口货值达700万元。“出口额跟往年差不多,但我们放弃了继续做粗加工,改做档次更高的小包装菌类产品。”曾令来说,这样一改,东南亚几家客商相继将欧洲订单转给了品高。
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推动四川出口逆势走强。今年1-10月,全省机电、高新技术出口同比增长均超5成;同期全国行业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四川服装、鞋类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7.2%和55.6%。同期,在欧盟、韩国等传统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全省对东盟、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增长191.6%、438.6%,对拉美、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55.7%、69.4%。
从上个月举行的广交会订单结构,看未来市场趋势——轻工产品猛增8成以上,机电、建材、园林用品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表明: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客户减少较多,南美、中东、东南亚、澳大利亚等新兴客户有所增加。刚性需求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创新的产品,订单有所增加;而弹性需求、同质化程度高、附加值低的产品,订单下滑严重。
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正产生巨大市场需求。宜宾丝丽雅股份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伟说:“东南亚和南亚纺织工业处于中期发展阶段,上游产品需求将快速增长。”过去几年,虽然印度对中国丝绸的贸易制裁多,公司还是投入不少人力、物力攻克市场。前三季度,在行业出口下降11.4%的情况下,丝丽雅出口增长3.5%,预计全年增长4%。
两双鞋两种命品牌换来高附加值
一双鞋,均价32.65美元,在上月举办的广交会上卖了近20万/双;另一双不到10美元,展位上门可罗雀。前一双有自主品牌,真皮材质,卖得好的原因是款式时尚、做工精细;后一双无品牌,PU材质,款式和做工很普通。
鞋类企业的广交会订单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成都艾民儿鞋业董事长刘琼英说,他们接到的订单超过了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7%左右。
“一双鞋换一辆小汽车,不是没有可能。”刘琼英说,他们的一款鞋在成都仁恒置地购物广场,卖出了10.9万元高价。高附加值,可从她脚上穿的鞋看出端倪——脚踝处红色的牡丹,蜀绣,设计师来自意大利。高价聘请法国、意大利设计师,组建120人的研发队伍,研发投入占销售额10%(同行仅2-5%),每季度上千种新款式可迎合市场需求,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曾有西安、香港的出口商愿出价千万元人民币,让四川环太实业有限公司做贴牌,被董事长张萍一口拒绝。“贴牌,毛利润仅25%-30%;做品牌,毛利率可翻番。”张萍算了笔账。环太今年5月才拿到出口资质,今年直营出口不到20万美元,就敢将明后年的出口目标锁定1000万美元。底气何在?
凉山加快打造“世界苦荞之都”,从原材料供应、生产、研发、销售等方面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环太今年已做到国内行业6成市场份额。通过自建渠道,环太已接到来自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美等多国商家的意向订单。“预计明年可做到200万-300万美元。”
四川省将采取打捆式抱团出击的方式,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谢开华透露,商务厅将梳理同一类企业需求,组织企业抱团到专业展会参展;通过内外贸结合的方式,打响“名、优、特、新”及高科技产品的区域品牌,再推动“四川造”集群“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