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台湾泰雅族织女重返部落 演绎原住民染织传奇
2013-11-05
分享至:

 

  台湾苗栗,一个承载她人生和事业的美丽溪谷,泰雅族女子尤玛·达陆守护着“象鼻部落野桐工坊”,用原始的耕种、采收、抽丝、染色等染织元素,表达原住民想要诉说的族群故事。

  “织布对泰雅族女人,就像是一辈子生命的连结。”尤玛·达陆说,泰雅族传统中,男人不能碰织布机,织布工艺传女不传媳,有外人到家中,正在工作的织女会将织布机盖上,避免“独家图腾”外泄。

  尤玛·达陆的父亲是大陆老兵,母亲是泰雅族人。29岁时她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回到象鼻部落跟随祖母学习传统泰雅织布技术。她回忆道,许多细节祖母也忘了,因为已经50年没在部落里听到“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过去泰雅妇女引以为傲的织布象征-黥面,也消失殆尽。尤玛·达陆和族人踏遍青山进行调查,从世界各地找回流失在外的泰雅服饰元素,一件件带回台湾整理,“编织”出年轻一辈逐渐淡忘的泰雅族文化史。

  谈及泰雅族先人智慧,尤玛·达陆的骄傲溢于言表,原住民编织布料取自于自种的“苎麻”,织女除供应家人日用常服及祭典礼服外,也制作御寒披肩、祭典头饰等,连同祖先的智慧、部落历史、祖灵崇拜等,也利用织纹予以记载。织纹也是泰雅的象形文字,记录其生活、社会、以及价值信念。

  2013年5月,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举办国际原住民艺术展,尤玛·达陆创作的苎麻装置作品《梦想的翅膀》参展,画作表现的是一位少女突破现实的困境,化作飞鸟飞向梦想的地方,象征族人不畏困顿、怀抱梦想的乐观理念及哲学。

  对于32岁的谢美如而言,成为新锐设计师,用泰雅族手工染织技艺设计出现代时尚服饰是她的夙愿。为此,她跟随尤玛·达陆学习了8年,一边照顾家庭和孩子,一边编织梦想。将传统织布加以传承与创新,除保存古老的织法之外,也将泰雅织布融入大小不同、素材各异的创作中。

  她指着一条丝巾告诉中新社记者,泰雅族女子必须具备织布技巧,才能在脸上纹面,死后才能通过彩虹桥,回归祖灵的怀抱。她们手工编织的许多丝巾,绘有象征祖灵眼睛的菱型织纹,神秘而夸张。

  在“野桐工坊”,泰雅族织女并不是唯一的故事。

  埋首于古老织布机前,熟练地投梭、挡板、踏板……来自香港的张诚就是一幅穿越时空的画。他坦言,他今年21岁,从小就对织布有兴趣,痴迷于台湾原住民染织艺术。艺术高中毕业后以“换工”的形式,在象鼻部落住下来,一住就是3年。

  张诚说,他已经把泰雅族编织艺术的技巧、内容做了系统的整理。回到香港后,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把台湾原住民染织文化与生活、自然、环保的一体理念,传递给世人。

  从2009年开始,尤玛·达陆带着她所设计的桌巾、装置布料、提袋等在世界各地展出,向世人展现台湾的文创产业结合现代手法与民族元素的成果。在大陆,透过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她的部落工作坊所生产的编织提袋,被游客抢购一空。

  记者了解到,象鼻部落工作坊所生产的原住民服装,采用苎麻、牛角、野猪牙、牛皮等材料,乍看并不特别,但不论剪裁、图案设计、编织等工法,均对原住民文化与现代时尚进行了巧妙融合。以提袋为例,每个提袋需要一个熟练工人,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卖价达25000元新台币以上。

  “我们是泰雅族人,是森林的守护者。”尤玛·达陆说。所有他们整理出来的编织图案、花样,背后都有原住民的故事和传说,文创就是要把这些文化连同商品带到世界各地,然后回馈给族群骄傲与信心,“台湾文创业者大都是微型产业,我从来没想过要赚钱,只要能把同胞的生活照顾好,就很满足了。”(中新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