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陶培培和其他几名大学毕业生来到位于马山的无锡经纬纺织科技试验有限公司应聘。江南大学纺织工程学院硕士陶培培在面试时说:“我是奔着经纬纺织拥有的‘棉纺数字化车间’来的,对企业智能制造的前景十分看好。”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这套被确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重点项目的投用,纺织企业将实现由大变强的重大转折。
工序长、控制环节多、能耗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毛利率低等特点,是众多纺纱企业面临的困局,而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和招工难并存的局面已经成为影响纺织企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因素。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确立了用智能制造技术使纺织工业回归的发展战略。多次完成国家重大纺机研究试验和技术服务任务的经纬纺织,根据工信部的相关要求,“十二五”期间展开了“棉纺数字化车间”项目的试点。2.2万锭规模的智能纺纱车间于2015年投入使用,标志着规模庞大的纺织企业将走出一条以智能化技术装备为支撑的转型发展之路。
设备比人多,这是走进“棉纺数字化车间”最直观的感受。纺机一列列排开,原先挡车工来回奔波于机械间的忙碌场景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每个挡车工站立在一台红色电动车上,按照电动车上安装的IPAD指示,开车前往断线的方位,快速将线头接上。车间另一头,两个机械手将纺纱成品一个个打包进袋。“22台车的纺织车间里,细纱工只有3个人,用工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车间调度员张红芹说,智能车间和原来的生产环境大不一样,不仅生产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工人的效率明显提升,工作情况和进度显示在车间电子大屏上,可以及时查漏补缺。
“‘棉纺数字化车间’极大解决了用工问题。”企业综管部部长路元江坦言,之前车间工人每年都有20%左右的流动,自数字化车间投运后,基本没有出现人员流动。棉纺是纺织行业最大的组成部分,使用棉花和棉型纤维为加工原料,通过混合、梳理、牵伸、加捻、卷绕等纺纱工艺过程,为后道工序提供纱线。数字化车间里的成套设备把多个传统工序通过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技术集成为一个智能化的整体进行管理,各项生产工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分析。
“棉纺数字化车间”在业内已是名声大振。“10月份的上海纺织工业展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企业超过了50家。”企业总经理王仲光介绍,通过多重创新,数字化车间的智能化主机设备、车间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经纬E系统等受到了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在数字化车间的基础上,企业还将加大研发投入,研制无人值守的纺织机械,进一步实现夜间“黑灯工厂”的梦想。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