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内地的机采棉来了
2016-12-22
分享至:

  近年来,内地植棉面积的缩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棉价的低迷和植棉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形成鲜明的对比,越来越多的内地传统植棉区难见棉花。内地传统棉区不仅有悠久的植棉传统,农民对棉花有深厚感情,也有土地、气候上的优势,维持优势棉区的棉花种植离不开降低植棉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015年以来,山东、湖北、安徽等地的机采棉实验在不断推进,其结果如何?中国棉花网记者特采访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别墅副所长,就湖北省棉花机械化收获实验示范情况进行了解。

  据别所长介绍,2015-2016年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在湖北省主产棉区开展了机采棉生产示范工作,综合效果较好,达到了“籽棉产量250公斤/亩、机械收获一次性采净率85%以上”的预期目标。

  新疆机采棉因“三丝”、异纤等质量问题让产业链非常头疼,也有专家指出,这根本在于机采棉和常规棉机采,机采棉有许多符合机采的特征特性和品质要求,特别要品质达到“双30”。这也引出机采棉的关键点:一是棉种,二是机械收获。

  从品种上,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了适合在湖北种植的机采棉示范品种。该机采示范品种直接机械播种,在湖北的示范田中,2015年出苗率达到90%以上,2016年因阴雨天气影响,出苗率也在82%以上。长江流域种棉花先要制作棉花营养钵,然后再移栽到棉田,使用机采棉在节省人工投入的同时,也不需要使用地膜,也就可以避免在收获阶段的地膜混入。

  2015年待棉桃吐絮收获时,湖北武穴和宜城2个示范田中,棉株第一节果枝节高约20cm,结铃和吐絮集中、顺畅,含絮力适中,一次性机收采净率90%以上,含杂率2.5-3.4%。2016年棉花成熟期因阴雨天气影响,示范区棉田土地泥泞,采棉机不能下地收获,仅在沙洋、大垸2个示范点进行了机械采收,机收一次性采净率为85%以上。

  在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努力下,湖北省棉花机械化收获试验取得了成功,但内地发展机采棉除了解决棉种和机械收获的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土地分散、农民老龄化等困难。未来内地机采棉发展思路如何?

 

  (来源:中国棉花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