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17年的韩丽君老师,目前是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副教授,主教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以及服装设计专业。“我现在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这么受欢迎,毕业前半年就有企业来抢,但报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却这么少呢?”家长干扰孩子志愿选择?还是工作时拈轻怕重?
学生少,省级精品课没法上了
今年39岁的韩丽君老师有多门课程曾获“省级精品课程”。这些曾给她带来骄人成绩的课程,如今却有些销声匿迹了。“学生太少,上不起来。”韩丽君言语里有些无奈,这些曾累积了很多教研成果的课程如今在慢慢“转型”。
韩丽君的主讲课程《织物结构与设计》曾获省级精品课,研究织物结构与设计、面料的纹路与色彩。“这个精品课,积累了好多学习、实践才建成,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更愿意是以下 任务 的方式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研究、设计。”这些任务自然不可能是在学校里完成,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不少大企业都有合作,学生们需要带着任务去工厂和车间,亲自动手去做。“但现在没人,合作不了。”韩丽君告诉记者,从2012年以来,报考纺织和服装专业的学生就越来越少。2015级这一届,仅招收纺织学生20来个,服装专业学生稍多,也不到90个;两个专业仅100来个学生。
毕业生提前半年就被抢
“2012年之前,这两个专业招生即便多少有些困难,但不会少于200名学生; 如今纺织专业萎缩得更厉害,服装稍好。”
韩丽君告诉记者,其实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提前半年都会被企业定走,“他们不愁工作。而每年四五月份,还会有一些企业来问,有没有学生给他们,这时候学校早就没有这些专业的学生了。”
既然这两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好,为什么生源还是如此紧张?韩丽君分析,主要是学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没有“话语权”,好多家长不想让孩子下工厂,认为辛苦。“但实际上,现在的工业化程度很高,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辛苦,这是因为了解不够而不报。”再一个,可能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纺织、服装都属于制造业,制造业又属于传统行业,相比现在的高新产业,待遇相对较低。”
韩丽君获工程硕士学位,同时还是纺织纤维检验高级技师、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她的课堂有一半时间是交给学生的,教、学、做一体,整个是项目化课程。而这种立体的教学、动手参与、团队协作,特别受学生欢迎。连续多年,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学生面料设计大赛、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自己也获取“纺织纤维检验高级技师”和“纺织面料设计考评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她曾获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院级微课比赛二等奖一项,多次获院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青年骨干教师、大学生最喜欢老师等称号。(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