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没想到可以增产这么多!”6月1日下午6点过,在高县庆符镇蚕茧收购站,五公村1组的彭万强正在喜滋滋地算着进账。当天,他将自家蚕茧运到收购站,经称重、仪评等环节后,6000多元现金揣进了他的腰包里。“相比去年同季,每张蚕纸增加了600多元的收入!” 今年第一季,彭万强养了三张蚕纸,共产出120公斤蚕茧,每公斤价格为52.6元。“同去年比,质量和价格都涨了不少,这多亏了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饲养两项技术。这一季还没来得及使用旋转上簇,下一季一定要把这项技术也用上。”彭万强说。 在高县,受益于养蚕技术改进的不只彭万强。据高县农业局蚕桑站站长李云川介绍,目前小蚕共育和方格簇两项技术已经覆盖了高县70%以上的养蚕户,而大蚕饲养省力化则几乎实现了养蚕户全覆盖。 推行新技术 蚕茧提档增效 高县是我省第二大养蚕县,拥有2000多年的种桑养蚕史。“目前高县有近20万亩桑园,每年养蚕近20万张,养蚕户近3万户。”李云川说,“规模大但问题也不少,单产低,质量差,多数农民只把养蚕当成副业,赚一点盐巴钱。” 质量差直接影响到高县蚕桑业的效益。李云川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上,一吨6A级蚕丝售价在52万元左右且供不应求,5A级蚕丝价格约为45万元每吨,4A级蚕丝只能卖到40万元左右每吨。“级别越高,价格差越大。”李云川说,“2016年之前,用高县蚕茧缫出的丝一般只能达到4A级,换句话说,大部分都是中低端产品。” 高县的蚕丝品质上不去,让李云川心痛不已:“2000多年的养蚕史已经证明我们这里适合养蚕。问题出在种桑养蚕的方法上,当地农民养殖方法落后,蚕茧质量一直没有提高。” 变化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为了提升蚕茧质量,高县开始推行三项新的养殖技术: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以及自动旋转上簇。 小蚕共育,是将所有蚕种都放到小蚕共育室进行孵化,等长到一定程度时再交由养蚕户饲养。大蚕省力化饲养则是改变传统养蚕习惯,专门设立一个干净、卫生的养蚕空间,避免疫病传播。自动旋转上簇则是通过专门工具,让每只吐丝作茧的蚕都有一个专门的空间,提高蚕茧的洁净度。 三项新技术使用效果如何?养蚕户最有发言权。“最直接的就是产量和单价的提高,”彭万强说,“通过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饲养,现在每张蚕纸的产量能达到40公斤以上,和去年同期相比至少增加25%。”新技术的使用还大大增强高县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据李云川介绍,用今年收到的蚕茧缫出的丝,有一半以上都能达到5A级。“这在以前是没法想象的。” 经营多元化 延长产业链 “如果蚕桑产业最终的产品只有蚕丝,那就太可惜了。”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田永平说,“桑树会结桑果,蚕茧最终也会变成蚕蛹或者蛾,这些都是可开发的资源。”在该公司展示大厅里,田永平指着展示柜中的雄蛾酒、桑果酒、桑叶茶等产品自豪地说:“看,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多样化经营之路。” 让该公司走上多种经营之路的,除了诸多可开发的副产品外,更多的是来自对市场风险的担忧。“2008年,国际蚕丝市场价格发生过一次剧烈波动,同样的产品下半年的价格只有上半年的一半,而且还没有买家。”田永平说,巨大的市场风险让公司意识到必须要拓宽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 开发多种产品,市场能接受么?据公司综合发展部经理王伦介绍,桑叶茶、桑果酒、雄蛾酒在市场上都不是新鲜产品,市场上一瓶雄蛾酒的价格最低200元,桑果酒的价格最低为160元,目前在市场上的接受度都不错,在公司参加的相关产品展销会上,已有不少公司表示了合作意向。“目前这类产品在公司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但这是一个趋势。”王伦介绍,目前公司正在规划修建雄蛾酒、桑果酒和桑叶茶的生产线。 多种经营、延长蚕桑产业链,也是高县蚕桑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据高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高县将探索以饲料桑为载体的桑饲料和绿色畜禽产品品牌的衍生产业链,适度发展城郊型桑果观光体验休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