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已过去,湖北省棉花预警信息系统发挥平台作用,通过走访调查、收集信息、综合提炼,对2018年(9-12月)湖北省棉花产业形势进行了总结。湖北棉花产业总体情况是: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单产和质量较上年提高,收购价格和植棉收益同比增加,受期货价格影响现货销售价格震荡运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纺织形势稳中略显走弱。 一、生产情况 1、面积持续下降,单产增加、总产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湖北省2018年棉花播种面积238.9万亩,与上年304.5万亩减少了65.6万亩,减幅21.5%;皮棉单产为62.37公斤/亩,同比增加2.67公斤/亩;皮棉总产量为14.9万吨,同比减少3.3万吨。从湖北近30年的统计数据看,2018年的植棉面积和棉花总产量均为历史最低点,面积从2013年开始连续下降,特别在2014年、2015年呈断崖式减少,由2012年的709万亩下降至现在的238.9万亩,总产量由53.15万吨下降至14.9万吨,缩减幅度之大,减速之快,主要原因一是受棉花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新疆植棉补贴较内地优势明显,从而削弱了内地植棉积极性;二是随着内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短缺问题凸显,内地植棉比较效益下降;三是内地机械化植棉、采收大规模种植条件不够成熟,植棉劳动成本居高,农民不愿植棉。 2、天气有利棉花单产、品质提升 2018年湖北气候较为适宜,有利棉花生长,全年没出现过类似上年度强降暴雨极端天气,除7月份因阶段性持续高温干旱导致部分花蕾脱落外,其余天气利于棉花生长,因此,2018年湖北棉花单产高于上年。 棉花品质明显提高。一是自然生长内质好;二是人为管理好。棉花长势好、价格较上年可观,农民采摘、晾晒、交售也比上年规范,自然条件和人为管理双重因素提高了棉花品质。棉花质量明显好于上年,特别是颜色级好于上年,上年几乎难见正4级棉,2018年出现了强3级棉。全省各地衣分差异较大,最低的衣分仅34%,最高的衣分达42%。 3、植棉收益同比增加,采摘、交售进度同比加快 8月20日左右,湖北省黄冈、新州等地就有少量新棉上市,开秤价约3.2-3.3元/斤,同比提高了0.1-0.2元/斤;和往年相同,农民籽棉交售方式仍以农民经纪人上们收购为主,农民交售价3.1-3.2元/斤,经纪人赚取0.1-0.2元/斤的价差;全省籽棉平均交售价约3.15元/斤,最高达到3.5-3.6元/斤。通过湖北棉花预警系统调查了解,2018年农资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农药同比上涨了10%-20%;化肥中尿素涨幅最大,每袋由70元上涨到90元,钾肥、复合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均有上涨;如果按国家统计单产测算,亩产籽棉约330斤,平均交售均价3.15元/斤,亩产值1040元,除去植棉物化成本420元/亩,则亩产毛收入620元(不扣除劳动成本),同比增幅9%;公安、仙桃、天门等传统棉区的植棉收益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天门黄潭镇某村亩产籽棉550斤,交售均价3.15元/斤,亩产值1733元,物化成本540元,则亩产毛收益1193元,高于玉米、水稻、黄豆等大众经济作物的收益,这也是部分农民不放弃种植棉花的主要原因。 收购价、单产同比增加,棉农交售顺畅,9月下旬受期、现价格影响籽棉收购价格虽有所下跌,但对农民交售态度影响不大,截止到10月中旬,湖北全省籽棉采摘基本结束,籽棉交售进度已近90%,高于去年同期。 二、流通情况 1、收购价高开低走,期现价格先扬后抑 2018年,棉花购、销价格震荡运行,受棉花期货价格影响,籽棉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呈现高开、上扬、低走态势。在上个棉花年度末市场价格影响下,新棉开秤价高于上年;9月上旬棉花期货价格一度摸顶万七,随之带动现货价格上涨,籽棉收购价由3.1元/斤涨至3.6元/斤,全省籽棉平均收购价为3.25元/斤,同比增加了约0.3元/斤,折皮棉花最高成本突破了15000元/吨,最高销售价格达到15800-16000元/吨,企业可保持一定的合理利润。9月下旬郑棉价格急转而下,进入下降通道一蹶不起,某时段跌破14500元/吨,以期货价格为风向标的棉花现货价格一直盘踞低位,常无起色,面对温吞的市场行情,棉花企业持宁可不收、少收也不盲目收的态度,紧贴市场随时调整购、销价格,快收、快加、快销、轻库存成为我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所持共同经营策略。 2、资源锐减导致200型与400型企业优劣逆转 棉花产量持续下降,严重冲击了400型棉花企业的正常经营,原有的规模优势演化成难以控制其成本的短板,相比之下,200型企业小巧、灵活的特点成了适应当前市场的长项,用工少、成本低、快转化,可根据市场行情决定开秤、闭市时间等等让200型企业在市场上更趋生存活力。从2018年湖北棉花收购市场布局看,全省原有400型企业入市不过10多家,收购资源量远不如200型企业,截止到12月底,全省送公检数量3488吨,同比减幅51%,公检数量减少并不能完全反映湖北棉花收购加工量减少,表明了棉花企业相比期货仓单更倾向于现货销售,但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400型企业的经营量在减少,总体看2018年全省400型企业的经营量小于200型企业的经营量。 3、本地经营企业效益好于上年,进疆企业处两难困境 在本省收购加工的棉花企业2018年经营效益普遍好于上年,一是2018年湖北地产棉品质好,某些品质指标不逊于新疆棉,且销售价格相比新疆棉低,受纺织企业青睐,销售顺畅;二是湖北棉花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牌、历练,囤积资源赌市场、赌行情的心态大为扭转,大家遵循“唯快不破”、轻库存原则应对市场变化。各地企业反映,把握准购、销节奏,控制好成本,经营效益普遍好于上年,大部分企业在扣除所有费用外还略有盈余。截止目前,全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地产新棉销售量占加工量的80%以上,部分企业以零库存迎新春。 省内棉花资源减少,湖北有些棉花企业为求生存,远赴新疆拓展经营,通过委托加工、包厂经营或与新疆棉花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开展收购、销售经营,也有少数企业早期入疆布局自己建厂。通过湖北进疆企业近几年经营情况看并非乐观,让这些企业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若退出棉花产业,一是大量的人员需要转岗安置;二是多年行业内积累的客户资源和行业影响力难以割舍;若坚守棉花产业,一是进疆经营人力成本高,二是市场机会难寻,只能维持薄利甚至出现亏损。 目前新疆棉花加工基本完成,湖北在疆收购企业人员陆续返回,按目前的销售价格,新疆棉已临界购销价格倒挂亏损,销售不顺,库存压力偏大。部分进疆企业的棉花库存高企,有的企业库存数量占到加工量的60%-70%。行业预期纺企在年底能有一波集中采购补库的机会出现,以提振市场、推进销售,可市场并没如期表现,随着时间推移,棉花仓储、财务费用将不断增加,如果后期销售价格没有较高幅度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将不断加大。 三、纺织形势 湖北纺织形势与全国形势趋同,整体表现为稳中走弱、产量下降、企业经营效益吃紧。 1、纱产量减少。中国产业信息网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全国纱产量累计2854.1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湖北纱产量270.34万吨,同比减幅8.29为%。 2、企业经营效益趋紧。7-8月份以前纺织企业订单充足,经营效益较为可观,但后期因中美贸易摩擦给市场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下游长期订单缩减,坯布库存压力增大,纱价开始下滑,企业经营效益较前期有所压缩,行业担忧市场蕴含下降趋势。年底部分企业纱品对外报价虽坚挺,但实际成交优惠幅度加大,C32S均价跌破了24000元/吨大关。 3、招工难与人工智能化交织推进。纺织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工难、招熟工更难的局面仍然存在,纺企采取多种办法化解“用工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有的企业加大了引进智能化设备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 4、棉花原料保持低库存。贸易摩擦、内需平缓、替代原料多元化,还有储备、配额、汇率等棉花产业政策多种因素都增加了后期纺织形势的不确定性。纺企将防范风险置于企业经营首位,“按单生产、依单采购”成为纺织企业执行的经营方针,因此,纺企一直保持棉花低库存习惯,预计春节前棉花销售难有大的起伏。
(来源:湖北棉花协会)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