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2018年湖北省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2019-03-14
分享至:

  2018年,全省纺织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等内外部环境变化,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实施,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行业经济运行更稳

  (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受益于企业转型步伐加快,高支纱面料比重提高,高附加值面料产销形势较好,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5%,高于全国同行业3.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服装、服饰业,皮毛制品和制鞋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5%、9.0%、4.8%、4.0%;纱、无纺布产量同比增长10%和26.9%。

  (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良好支撑作用,行业效益增速呈现逐步加快走势。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64.1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国同行业7.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2.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服装、服饰业,皮毛制品和制鞋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7.1亿元、860.9亿元、247.0亿元、59.1亿元;同比增长11.0 %、8.7 %、12.5 %、17.4 %。

  利润总额144.5亿元,同比增长29.4%,高于全国同行业2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10.4个百分点;同比加快26.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服装、服饰业,皮毛制品和制鞋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92.8亿元、41.0亿元、8.4亿元、2.4亿元,同比增长29.5 %、24.7 %、54.3 %、37.7%。

  (三)出口创汇持续回暖

  在世界经济保持复苏、消费需求回升的刺激作用下,全行业实现出口创汇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纺织品出口9.5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服装出口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服装依然是出口的主力军,枝江奥美创汇26218万美元,武汉爱帝10600万美元,武汉凯晨9100万美元,美尔雅5338万美元;一些重点出口企业增长明显,博拉经纬出口增长88.5%,仙桃新发出口增长26.0%。

  二、行业发展质效更好

  (一)增品种,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

  际华三五四二开发出多功能汉麻木棉复合救生保暖面料;山特莱公司利用废旧矿泉水瓶粉碎加工成环保聚酯浆料,可降解、无污染,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成雄织造公司生产的超细旦棉婴儿用品深受市场青睐;生隆材料公司研发生产的高弹植物纤维新型材料,广泛用于新型汽车和软体家具;金汉江公司研发的8个高端产品和300多项专利,不仅带动了5个行业升级发展,还加快了我国精制棉运用从传统军工火药向食品、日化、医药、电子、塑料、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拓展,推动了精制棉首次进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二)提品质,以智能化促进精品制造

  在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提升纺织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水平成为纺织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金安纺织公司继2017年实施十多项技改后,2018年又成功地实施了16项大型技改,对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品一等品率长期保持在99.9%以上;武汉爱帝、枝江奥美入选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名单;裕大华入选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

  (三)创品牌,树立湖北纺织良好形象

  继稳健集团“全棉时代”之后,枝江奥美重点打造的母婴系列品牌“奥美生活”一经投放市场,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可。乔万尼、爱帝、猫人、佐尔美、际华三五四二入选工信部120家重点跟踪自主品牌企业名单。在全省支柱产业隐形冠军评审中,际华三五零九等4家企业被评为示范企业,湖北祥源公司等7家企业被评为科技小巨人,湖北申邦化纤公司等18家企业进入培育企业名单。红T时尚创意园区集聚了近100家设计师工作室,成为设计师众创、品牌孵化、时尚设计展示交易、设计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

  (四)重环保,提升行业生态颜值

  在印染、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等行业进一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清洁化生产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工信部规范条件公告名单。金汉江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成功解决了蒸煮黑液和高耗水的行业发展瓶颈,每年减排效益近900万元,成为全国同行业第一家生态、绿色、环保型企业。黄冈绿宇公司以废旧纺织品及废PET瓶片等为原料,加工生产涤纶再生纤维及纺织布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利设施、高铁地铁、海绵城市、桥梁隧道等领域。全省印染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接近40%,每百米印染布新鲜水需水量由2.5吨下降到1.8吨以下,水回用率由15%提高到30%以上;再生纤维年产量达到30万吨,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达9%以上。

  三、新旧动能转换更快

  (一)技术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研发的“高性能纱线与织物的产业化生产”、“纤维成形的静电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聚酯布增强纤维网格砂布卷”分别荣获省政府科技发明一、二、三等奖;黄冈稳健的功能性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关键制造技术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梦丝家绿色环保公司荣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生物酶连续式羊毛快速防缩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4个项目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一等奖;“新型环保复合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等4个项目获二等奖;武汉纺友技术公司的“基于数字化纺织企业新营销解决方案”获行业信息化成果二等奖;武汉纺织大学的牛仔服装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等2个机构被评为2018年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际华三五零九、天门纺机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二)产学研合作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际华三五四二与武汉纺织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纺织工程研究中心,产品先后荣获“2018-2019年度针织用纱线推荐产品”和“2019/20秋冬中国流行面料”优秀奖和湖北科技进步奖、“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武汉纺织大学与武汉市积极谋划推进“大纤维工业研究院”的组建,协同武汉纤维谷公司合力打造胜海湖“纤维谷”项目,孵化打造万亿规模泛产业集群。

  (三)区域结构优化激活新旧动能转换

  全省纺织产业基地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襄阳市纺织工业实现产值578.2亿元,同比增长11.1%;出口同比增长63.1%,推动产业增速提高3个百分点。潜江规上纺织企业70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25.64%;实现产值213.2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6 %;荆州市打造家纺、针织服装两大省级产业集群和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谋划棉服、羽绒服制造基地,全年利润同比增长32.2%;咸宁纺织工业全年利润同比增长19.4%,税金同比增长21.6%。

  (四)集群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孝感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天门棉花产业集群等12个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马口镇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周边乡镇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将“中国制线名镇”唱响全国;“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婴童装名镇”岑河镇有针纺企业350家,拥有从棉花加工到成衣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认为产业链最完备的集群之一,其中规上企业23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年上缴税收4500万元。

  (五)“互联网+纺织”新模式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由于长期受困于滞销造成积压威胁,金安纺织公司通过“互联网+”模式应用,建立相关预警模型,分析供销趋势及客户偏好波动情况,及时剥离不良产品,保持了无产品积压、无呆滞货款、无限产停产的“三无”局面。红叶针织公司通过电商大数据,实时了解市场需求,年销售3.5亿元,其中80%以上是线上销售;“双十一”当天销售超过2000万元。玉沙家纺公司毛巾系列产品和芭蒂娜服饰女装产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电商业务发展迅猛。

  四、行业发展后劲更足

  (一)一批龙头企业成长壮大

  孝棉集团等10家企业入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榜单;武汉凯晨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纺织行业出口创汇百强企业。际华三五四二等企业参与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编制,不仅规范了生产流程,实现了节本增效,更获得了行业话语权。武汉爱帝等企业被评为湖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全省规模最大的棉纺企业景天集团,实行棉花收购、加工、纺纱到织布一条龙经营模式,纺纱规模达到50万锭,入选“全省百强”企业;枝江奥美公司总部搬迁湖北,并通过证监会审核,预计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

  (二)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总投资281亿元的晨鸣“林浆纤纱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一期工程浆纤项目预计2019年投产,年产值30亿元;规划投资135亿元的黄冈绿宇环保项目一期工程聚合生产线即将投产,项目计划5年内达到年产100万吨涤纶再生纤维及50亿米布料,实现年产值400亿元、税收12亿元;总投资30亿的际华智能纺织工业园破土动工,建设20万锭智能纺纱、800台无梭织机和8条智能印染生产线;金环公司总投资23.85亿元年产10万吨绿色纤维素纤维项目,预计2019年竣工投产;天门纺织服装特色小镇总投资117亿元,打造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面辅料配套、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装小镇。

  (三)一批重大增长点竣工投产

  石首德永盛公司投资5亿元“智能化纺织工业园”项目开始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可生产各类纱线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湖北安棉投资5亿元新上精梳高支纱生产线,采用美国的“四分制”标准,人工减少、环境净化,质量、产能及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金汉江公司投入3亿元,建成4.5万吨高性能精制棉纤维素生产线,代表了精制棉最高科技水平,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示范;名仁纺织、妙虎纺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由原来的7万锭、8万锭,发展到现在的30万锭、22万锭规模。

  (四)一批企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一批重点纺织企业抓住产业援疆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开展国际、国内产能合作,进入全球布局、跨国经营新阶段。湖北孝棉20万锭、枝江奥美40万锭新疆纺纱项目建成投产,武汉凯晨到缅甸建立生产基地,秭归吉盛扩大柬埔寨服装生产基地产能,际华三五四二先后在美国、印度建立了销售渠道,天王服装收购德国服装品牌,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行业发展环境更优

  (一)政策“红包雨”及时有效

  湖北纺织行业民营经济比重占98%以上,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7条具体措施,含金量很高,企业家普遍反映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5条,推动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据不完全统计,降低企业税费、社保负担和用能、物流、用地成本等项,可减轻企业负担约90亿元。

  (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咸宁市政府启动传统产业振兴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苎麻产业集群建设。郧阳区、竹山县政府共投资近12亿元承接江浙产业转移项目,搭建袜业扶贫平台,为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岑河镇支持修建针织企业城,并积极引进纽扣、拉链、针线等辅料生产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三)服务平台搭建日益完善

  谷城县创建省内首个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狠抓产品创新与质量提升,积极打造高档服饰面料、品牌服装生产基地。荆州市建设电商大楼,为企业提供从设计、营销到培训全方位服务。天门着力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棉花交易平台,棉花仓储库年存储量100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15%,开展棉花现货交易、代管代储、仓储物流等多种服务。

  (四)经贸活动成效显著

  通过举办武汉时尚艺术季、模特大赛、武汉时装周、纺织服装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推动品牌创建与推广;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展销会,扩大了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在武汉时装周期间,工信部举办全国第三批时尚创意园区授牌仪式和试点园区座谈会。组织大型产业对接活动,中国服装流通大会在武汉成功举办,签约额达68亿元。

  展望2019年,持续升级的内需市场仍将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首要动力,但运行压力将有所增加,行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任务紧迫。全省纺织产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实施“三品”专项行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