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2019第三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简称大赛)在江苏盛泽举行。据悉,本届大赛共计收到了全国逾200家纺织企业的1000余块生态环保面料。会上,13位专家评委从产品的生态环保性、技术创新性、时尚创意性和市场适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严苛的专业评选,最终评选出了最佳生态环保材料应用奖、最佳生态环保技术应用奖、最佳生态环保产品市场应用奖共15名。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合作部主任刘兆祥,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盛泽镇党委副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张建华,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陆子平、副主任张雷等领导出席了评审活动。 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王益冰(上图右2)莅临评审现场指导并与专家评委合影留念。 大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人民政府特别支持。 盛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设计引领 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自2015年举办以来每两年一届。大赛聚焦环保新材料、环保新技术以及中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技·时尚·绿色”价值导向之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赛事立足盛泽,链接全产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产业集群的资源与创新优势,致力于将盛泽打造成以绿色生态为引领,融汇科技创新与时尚创意的先锋纺织产业集群。盛泽与大赛的携手,不仅体现了大赛理念宗旨与盛泽产业发展方向的高度一致,也体现了盛泽在绿色发展上的鲜明态度与引领意识。 张建华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如今盛泽迎来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盛泽作为中国纺织重镇,拥有千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专业市场和千亿级企业,打造了“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再到一匹布”的完整纺织产业链。盛泽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设计引领”的理念推动盛泽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织造和面料研发环节,盛泽通过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装备升级,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渐在纺织行业取得领先优势,至今已有近千块面料入围“中国流行面料”;在生态环境治理环节,高起点规划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全方位完善治水护水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面料销售环节,让流行面料对接品牌设计,让生态功能引领潮流趋势,从而提升了盛泽纺织绿色竞争力,树立了时尚风向标。他还表示,自从2015年以来,盛泽三度携手大赛,通过赛事平台突出了盛泽面料在中国生态功能面料中的趋势引领地位,展现了“盛泽设计”、“盛泽织造”、“盛泽时尚”的风采和魅力,实现了产业、市场、城市的融合发展,让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推进“科技·绿色·时尚”落到实处 李斌红主任在致辞中结合全球生态环保发展态势,以丰富的权威数据和行业案例阐明了生态环保纺织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性。她指出,大赛在2015年创办之时前瞻性提出的纺织品设计的生态环保理念,与当时首届联合国发展峰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在大赛走过的五年时间中,全球及中国纺织行业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不断提升和深化。 一是宏观层面。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营收前250个国家中,93%的企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13个纺织产业集群发布了19份社会责任报告,覆盖了2000亿的纺织工业产值、2万余家企业、80万员工。 二是品牌与消费者层面。无论是全球顶级奢侈品集团开云、快时尚品牌ZARA和H&M等,还是国内服装品牌之禾、江南布衣、天意等,全球时尚品牌都不约而同地传递出了在可持续时尚理念上的同步思考与战略方案。消费市场调研显示,逾七成消费者认同可持续消费理念,并愿为此承担10%的消费溢价。 三是行业引导层面。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纺织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生态纺织品开发创新,并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立足市场需求,从生态环保纺织品消费者调研分析、生态纺织品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深入研究,为行业的绿色产品开发工作提供了权威科学的专业指导,切实推进“科技·时尚·绿色”的行业新定位落到实处。 把握趋势,推动绿色产品有序开发 随着消费者对于可持续时尚的关注不断增强,生态纺织品逐渐受到品牌的青睐,成为消费热点与新宠。大赛倡导基于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的生态纺织品设计理念,通过传递产品开发趋势引导和推动全行业生态纺织品的有序开发和创新应用。 会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科技信息部技术经理韩俊霞从生态环保材料、生态环保技术、生态环保认证三个维度对生态环保纺织品的趋势展开了分析。她指出,终端品牌与消费者对产品原材料及生产过程的生态环保性愈加重视,绿色消费的潮流推动了上游企业走向绿色发展。在材料上使用纯天然纤维尤其有机认证的天然纤维,在生产制造环节中使用环保浆料、天然染料、生态型染料及助剂等生态环保工艺技术,在消费市场上通过认证来控制、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上游企业对环保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生态环保纺织品开发的主要趋势。 全维度生态环保纺织品开发启示 来自东华大学、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集团、永汇服饰文化(深圳)有限公司、哥本哈根皮草(北京)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贝迪百瑞商贸(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北京德润嘉纺织品有限公司、东格质造、上海铭岩服饰有限公司的纺织品科技专家、色彩和流行趋势研究专家、服装品牌和设计师、采购商代表组成了此次评审团的强势阵容,在甄选优秀产品的同时还带来了对绿色设计、时尚创意、开发趋势、消费需求、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宝贵意见。 “本届大赛无论从面料使用的生态环保纤维材料及生态环保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质与量的提升;无论从原料使用的宽度、企业开发的深度以及市场应用的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态环保材料包括生物基原生纤维、生物基再生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特别是再生锦纶、再生涤纶及再生棉等等,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度的应用。”谈及对本届赛事产品的整体评价,陈宝建还指出,从开发层面看,从单一产品的开发到与各种纤维的混纺交织以及科技与时尚的有机融合,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技术层面看,各种生态环保处理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生物酶前处理技术、涂料段染技术、数码印花技术、无水或少水染色技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东华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再生表示,本次的参赛面料更加时尚,企业也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新原料的加入,多种纤维组织融合为下游服装企业产品开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此外,和以往不同的是,企业脱离了为开发而开发的现象,越发重视市场应用,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面料开发,这点尤为值得肯定。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集团研发实验室服研发工作室高级经理李景川表示,他更为关注于两方面,一是原料是否采用了可降解、可回收原料,二是染整工艺,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从本次参赛的面料来看,不少企业采用了新材料,尤其是可降解材料。此外部分面料采用了新的涂料染色技术以及数码打印,从中可见企业对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这块皮草手感柔和,重量轻,而且透气,更加符合市场应用。”哥本哈根皮草(北京)有限公司高级设计师及研发中心顾问田小华从皮草市场应用的角度对参评产品进行评价。她表示,随着企业在新工艺新技术上的探索不断深入,中国皮草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来自苏州大学的王国和教授坦言,此次评审的考核是不同维度的,不局限于原材料和产品风格等因素。他认为产品开发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展现面料的工艺技术,不能为开发而开发,要从引领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真正实现产业链创新,得到市场认可。他表示,在本次大赛中看到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比如原液着色,它能减少后道工序的能耗,部分企业甚至能做到2000多种颜色,未来这将是生态环保的一个方向。 贝迪百瑞商贸(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总监王玉涛表示,面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绿色的。本届大赛的参评产品推陈出新,在技术研发上不遗余力,商业角度和环保元素的结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认为,当下的市场对创新生态环保面料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挖掘,面料企业在新品宣传推广上还有需加强,把研发背后的故事说出来。 北京德润嘉纺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颖华表示,本届大赛的作品,在生态材料、创新研发、生产技术方面较往年都有明显的提升,新型环保材料层出不穷。她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在新型面料的推广上还有所欠缺,缺少一个与下游消费者真正互动的平台。未来,环保将成为大众消费的关注重点。“我们需要让消费者了解纺织行业在可持续道路上做出的努力与探索。”她说。 上海铭岩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严明表示,希望上游面料企业能够结合市场、趋势、客户反馈等信息提炼出研发方向。从本届大赛的参评产品中可见,很多面料厂家在注重产品功能性和环保性的同时,做到了根据当季流行元素进行自主设计研发,推出的产品蕴涵潮流元素,相信这些产品将会受到市场的认可。 获奖结果8月揭晓 本届大赛参赛产品以生态环保面料、生态环保认证产品为主,较往届增长了近20%,涵盖了棉、毛、丝、麻、化纤、针织等众多品种,覆盖了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运动装、牛仔、衬衫以及内衣等消费终端应用方向。 据悉,大赛获奖名单将于8月份在大赛官方网站以及媒体平台上进行公布。获奖企业将受邀参加“2019第三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以及在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举行的“绸都风尚汇”-盛泽获奖企业产品时尚秀演。获奖产品还将在今年9月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的“中国流行面料”展台以及10月第六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的“流行趋势发布区”展台上进行展示推广,同时在国内相关纺织行业专业展览会进行推广展示。
(来源:华衣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