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工作站揭牌仪式暨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在荥阳市举行
12月3日上午,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工作站揭牌仪式暨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在荥阳市举行。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小玲、郑州市副市长吴福民等有关领导及荥阳市领导王效光、任莉参加活动。
仪式上,曹鸿与吴福民共同为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工作站揭牌。在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介绍了汪沟遗址丝绸发现的考古学背景及汪沟遗址丝绸研究的情况,并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据了解,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载体,丝绸起源一直以来就是许多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起源”项目。随后,双方组织优秀技术骨干力量,先后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骨雕家蚕造型遗物,在荥阳市青台遗址发现了丝绸等,这些重大发现确切证明了中国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家蚕制丝,为我国纺织品文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在荥阳市青台遗址,考古研究者还发现了9个由陶排列成的一处类似于北斗星形状的遗迹,组成一个北斗九星的造型。后经鉴定和论证后一致认为,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为天文遗迹无疑。
巩义双槐树遗址和荥阳青台遗址同属于黄河流域的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系统讲好“黄河故事”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黄河文化组成部分。在荥阳市青台遗址联合建立中国丝绸之源研究郑州工作站,既促进了中国丝绸研究单位与考古科研基地的强强联合、强力协作,也为郑州地区进一步加强纺织品文物保护事业和“中国丝绸之源”探寻工程创造了重要的研究平台,为探寻丝绸起源、探索新的方法提供了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保障。
(来源:荥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