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用纺织品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广泛应用于民生产业,而且在国家战略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的战略支撑力量。其科技创新活跃,产品附加值高,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在纺织行业中占比从2010年的20%增长到了2019年的30%左右,位居纺织行业三大终端应用(服装、产业用、家用)的第二位;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在纺织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从1984年“产业用纺织品”概念的提出,到如今产业用纺织品因其无所不在的“身影”而被行业内外所熟知,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这30多年来,产业用纺织品因其高性能、功能性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性等特点,在病毒防控、洪水防治、抗震救灾、火场救援、核泄漏处置、海洋漏油治理、战争和恐怖袭击应对等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独特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再次显示了其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行业内企业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疫情爆发之初即积极投入防控新冠病毒战役中,克服诸多困难,组织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物资的生产,竭力保障原辅料的正常供应。同时,中产协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判疫情对行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推动复工复产、提出政策建议和舆论宣传引导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击疫情中的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的深度认可和大力赞扬。 一、产业用纺织品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一)抗疫担当,安心屏障 口罩是医务人员抗击疫情的“武器”,是保护群众健康的“盾牌”;医用防护服,则是抗疫一线“战士”的“盔甲”和“战袍”。口罩和医用防护服都属于产业用纺织品的范畴,是防控疫情中需千方百计保障的重点物资,也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焦点。无论是2003年的抗击“非典”,还是当前的防控“新冠”,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在阻病毒、防感染、增安全、保健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让国家放心、让人民安心的屏障,为抗“疫”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力保障。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口罩、防护服用原辅料、装备、产成品等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加入防控“疫情”的战斗,为口罩、医用防护服的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援,为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疫情面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内企业跑出了中国制造加速度,体现了行业的抗疫担当。 (二)强基固本,长治久稳 土工合成材料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防汛抢险中发挥着防护、隔离、排水、反滤等作用,可及时排除险情,达到强基固本的目的。并且,土工合成材料在堤坝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节省工程成本,对生态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伴随着抗洪斗争,一种俗称“土工布”的土工合成材料因在抗洪抢险中的显著功效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务院领导多次明确指示要在防汛抢险中推广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当时一位国外的土工合成材料专家在看了中国的洪灾报道后感叹:如果在堤坝建设中广泛采用土工布,中国这次洪灾所造成的的损失会小得多。此外,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土工合成材料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防水防渗、防护工程建设过程中,其地基防渗层均采用了土工布和土工膜,从另一侧面为抗疫工作提供了支撑。 (三)抢险救灾,消除危害 帐篷、救援和逃生绳(索)具、特种防护服装等产业用纺织品是地震、火灾、油罐爆炸等各类灾害中的重要保障物资,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帐篷、救援索具、空投储水袋等“生命救援”器具在汶川、玉树震后抢救生命、受灾群众安置中提供了有力支撑;特种防护服装为一线救护人员在火灾、核辐射等特殊环境下的救援提供了身体和生命安全保障。 此外,功能性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可以有效减少核泄漏事故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拦油绳索、油污过滤布、吸油毡在原油泄漏事故中的使用,可以快速处理事故现场,避免造成更大不利影响,并且可实现高效回收原油;高分子柔性膜结构材料可更快速、便捷地实现海上应急救援。随着原材料、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产业用纺织品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还将继续拓展。 (四)装备保障,减轻伤亡 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的安全稳定,公共安全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军事及国防安保体系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防弹衣、防弹头盔等防弹类纺织品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单兵防护装备,在保障士兵人身安全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存在,全球武装冲突数量和致命/非致命武器伤害数量不断增加,给士兵、警察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在此情况下,具有防弹、防刺、耐热阻燃、防化等功能或多种功能复合的防护用纺织品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减轻战争、反恐中造成的人员伤亡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建议 在重大突发事件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能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可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水平,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当前疫情防控中发现的问题,就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应急储备机制,提高保障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最牵动人心的当数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医疗机构出现口罩、医用防护服供应极度紧张的情况,市场上也出现口罩供应短缺、哄抬物价的行为。为缓解口罩、防护服供不应求的局面,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千方百计多管齐下,全力以赴增产扩能,产进并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给紧张的情况,但面对巨大缺口,依然显得力不从心。当前情况下,完善口罩、医用防护服国家应急储备机制,补缺体系中不健全部分,迫在眉睫。 针对现行应急储备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完善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建立中央、地方和重点企业分级储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物资储备的品种、规格、数量、时间、更新等;健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定点生产制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物资储备和生产;制定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储备应急物资;在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征用、志愿捐助和灾害救助等方面建立诚信制度和各类主体信用记录。 (二)调整统计分类体系,精准行业信息 产业用纺织品在在历次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国家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我们发现,口罩、医用防护服等产业用纺织品在现行的统计体系中没有明确分类,造成统计口径不统一,配套企业不清晰,面对重大事件决策时容易出现效率低、局面乱的状况。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分类存在系统缺漏、部分产业用纺织品未按生产方归在产业用纺织品门类、产业用纺织品中的重点门类没有全覆盖等情况,这些情况不仅制约应急反应,影响政策制定,而且阻碍行业发展,制约自主创新。现行统计分类体系已不能适应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不利于国家在应急状况时对产业资源的动员和调配。 为适应产业用纺织品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增长的趋势,助力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以及下游诸多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应急动员体系,建议调整产业用纺织品统计分类体系,在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中建立产业用纺织品独立统计类别,形成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产业用纺织品四大统计分类体系,提高国家在应急状况时对产业资源的信息收集、生产组织和调配。 (三)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统筹质量监督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是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TC209/SC7)的主任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委员会(ISO/TC 221)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承担着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国内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时承担了纺织行业的国家军用标准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尤其在此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行业深感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形式与行业在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符,不利于专业化、系统化的运行和管理,不利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间的协调和交流。 建议强化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标准化管理职能,开展更专业、更高效的标准化和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协调工作,调动更多的资源服务于环境保护、应急突发事件、安全防护、医疗健康等当前经济发展重点和热点领域,形成跨部门的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无缝对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实现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全面统筹管理和质量监督。 (来源: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