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面积保持在750万亩左右,年产皮棉逾100万吨,53%以上农业人口从事种植。作为阿克苏地区重要经济支柱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的棉花产业,近年来因棉花品种存在着“多、乱、杂”等问题,严重影响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和广大棉农增收致富。统一棉花品种布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发展已迫在眉睫。今年起阿克苏地区将落实县域棉花品种“一主两辅”用种模式,让棉花这朵“致富花”越开越艳。 质量先行挑选优质棉种 好棉花是种出来的,地区棉农深谙此道。多年种植经验表明,市场上不再单纯追求棉花产量,而是更看重棉花质量。棉花品质好不好,选种是关键。据地区不完全统计,目前地区市场销售棉种多达百余种,棉花品种“多、乱、杂”,直接导致棉花质量不稳定。 用地委农办副主任、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华伟杰的话说,棉花品种混杂,导致皮棉质量一致性差,拉低商品棉整体水平,不仅轧花厂和纺纱厂生产的产品难以销售,更直接影响到棉农收入。 温宿县克孜勒镇克尔库木村棉农高泽彬就因棉种杂受到影响。去年他家种植120亩棉花就因是3个品种,采收时混杂在一起,造成出售时价格大打折扣。为此高泽彬今年决定选择统一棉花品种,走植棉增收致富之路。 提升棉花品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棉花品种的统一就成了不二之选。因为只有棉花品种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奠定棉花质量提升的基础。县域棉花品种“一主两辅”用种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华伟杰介绍,以“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病抗虫”为标准,经连续两年棉花品种“大展示、大比较、大筛选”试验后,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进入县域“一主两辅”用种名单。棉花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争取利用3年时间,实现县域“一主两辅”用种模式,2021年达到县域品种“一主一辅”,2022年实现地区范围内“一县一品”“多县一品”棉花品种区域布局。 按需定产推广订单式种植 企业、市场需要什么棉花,我们就种植什么棉花,按需定产,走“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一直是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棉花提质增效所努力的方向。 华伟杰说,自棉花产业实施供给侧改革以来,下游企业对棉花质量要求提高,轧花厂、棉纺企业为促进销售,也不得不提高收棉标准,这就对棉花的种植、采收等提出更高要求,采取订单生产和组建“棉花产业联盟”,及建立高标准农田就成了大势所趋。 阿瓦提县丰收片区村民穆华全就是棉花推广订单种植的最大受益者。穆华全是当地的棉花种植大户,这几年他与中棉集团阿瓦提棉花产业化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订单种植协议,每年按企业需求种植棉花,且还得到企业无偿提供棉花种植技术支持。 “棉花从种到采收、出售都不用愁,我只需一门心思种好棉花就行了。”穆华全说,订单种植让他尝到了甜头,每年棉花纯收入10万多元。 订单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机械化采摘。今年地区继续建设功能完备的棉花产业联盟,重点引导阿克苏市、库车市、沙雅县、新和县、阿瓦提县5个植棉县(市)组建棉花产业联盟,通过订单种植统一筛选推广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统一运用标准化植棉新技术,打造高品质原棉新基地,建设质量控制新标准,探索棉花产供销一体化新路径,打造产销对接新模式,提高地区棉花规模化发展水平。 华伟杰介绍,订单种植不仅提升了棉花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更增加了农民收入。市场需要什么棉花,农户就种植什么棉花,既解决了销路,又满足了市场所需。 机采模式推动棉产业降本增效 做优做强棉花产业,除棉花品种统一外,推进棉花机采机收是必经之路。因为棉花机采,不仅能促进棉花生产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能推动棉产业降本增效。 由2011年棉花机采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00万亩,基本建立一套机采棉生产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地区在棉花机采的路上一直踯躅前行。华伟杰介绍,2019年地区推行机采棉模式种植406万亩,实现机采306万亩,仅棉花机采一项就为棉农节省成本上亿元。 今年家住阿瓦提县上游水库片区博斯坦村的棉农谢荣富又把80多亩地棉花采用机采模式种植,提起这样种植的原因,谢荣富高兴地说:“采棉机就是效率高,是人工采摘几十倍,大大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棉花品种“多、乱、杂”,导致商品棉品质混杂、一致性差、“三丝”比例高,难以满足棉纺企业对不同等级棉花的需求,也严重影响棉产业健康发展和广大棉农增收致富。为此地区在县域推行“一主两辅”用种模式外,大力发展机采棉种植,加快推进地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做优做强棉花产业。 2020年地区计划机采棉种植模式不少于450万亩,实现机采350万亩。到2022年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机采水平达到60%,其中沙雅县、阿瓦提县、阿克苏市三个重点县(市)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80%以上。 (来源:阿克苏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