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纺织企业受到冲击,但是疫情之危蕴藏着行业发展之机。当外贸需求受阻之时,纺织企业积极转内销;当线下渠道遭遇阻碍时,纺织企业积极探索云模式……疫情之下,培育壮大新增长点,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更为重要。行业应探寻新的增量空间,增加用户黏性,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 瞄准消费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消费者结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消费趋势也呈现出消费主体丰富、消费内容精细、消费习惯分级、消费渠道融合的特点。纺织企业应抓住新的消费趋势,深挖市场需求、重新整合资源。 我国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细分,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原始的划分标准正不断精细化,主流消费群体正在更迭。从年龄看,成长于95后、00后的年轻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新势力。从区域看,三四线等下沉市场新生代成为增长新引擎。银发族、千禧一代、80后及其带来的新一波婴幼儿潮也都是重要的消费主体。 不断细分的消费群体推动着需求端日渐个性化、多元化、小众化,涌现了文化消费、健康消费、定制消费、情感消费、信用消费、悦己消费、信息消费等细分消费内容。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应不断提升本土品牌的认可度,打造国潮纺织品牌、本土设计师品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此外,对于品牌集合店、工厂直营店、小众精品店、生活馆、IP创意馆、进口馆、优品集合店等,纺织企业应瞄准目标消费者,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消费体验。 疫情期间,线上渠道与实体渠道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纺织专业市场、百货商场、街边实体店铺等线下渠道积极打造线上消费、线下体验新模式,苏宁、京东、唯品会等线上渠道平台转向线下实体体验店铺的运营和回归,都吸引了一部分新的消费者。纺织企业应抓住以社群形态和粉丝经济为基础的内容电商、社区超市、网红直播、品牌特卖、拼单购物等新兴营销方式,促使消费者实现全渠道购买,布局新市场。 向转型升级要发展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和经营商户必须积极适应消费时代的新挑战和消费模式的新变化,围绕消费群体的全新需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重构生产组织方式和流通商业模式,实现供应链渠道的专业化、智慧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疫情的暴发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实体渠道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倒逼专业市场加速线上渠道布局。自濮院羊毛衫市场率先宣布“线上”开市后,锦荣轻纺城“云尚线上商城”、圣名国际时装城“服装管家”、泺口服装城“微信秒杀群”、郑州银基广场“银小淘”等一批线上营销服务相继推出,义乌国际小商品城、常熟服装城、杭州四季青市场等纷纷加大档口直播营销,同时引导商户加速线上渠道销售的布局。 新兴业态的兴起对于纺织专业市场综合运营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国际轻纺城、濮院羊毛衫市场等开市后,纷纷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广州白马服装市场自行研发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场内客流的实时监测,通过数字化管理的互联网技术掌握场内人数,实现可视化监控现场滞留人数,及时启动客流管控措施。 疫情期间,更多市场和商户企业认识到加大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商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应尽快构建起电子商务应用、智慧物流、智慧停车、智慧消防等智慧化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智慧化系统对重大安全事件快速应对能力。 后疫情时代,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需要继续精耕细作线下实体渠道,加快线上布局,构建全渠道营销体系,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真正构建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双线融合新模式和新业态,实现两条腿稳步走路;同时,建立更加智慧、精准的供应链渠道,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练好内功防风险 新冠疫情袭来,实力雄厚的专业市场和经营商户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调整应变能力。伴随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间、商户间的马太效应可能愈加明显。对于传统专业市场和中小商户而言,是加强自身的平台建设提升增值服务能力,还是纳入更大的合作平台中、在合作中寻求共生共赢发展机会,已经成为每一个市场和商户必须认真思考的话题。对于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龙头专业市场和优质经营商户而言,加快资源整合,建立合作联盟,不断优化和拓展流通渠道,进一步提升行业主导力和话语权,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必要之举。 疫情之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各地政府的帮助下均已采取了应急举措,如减免商户租金、加快线上销售等,疫情过后,各地专业市场仍将有一个恢复、回稳的过程。 专业市场是人员密集型场所,部分专业市场依然存在清洁卫生不到位,货物占道经营,商铺内货品堆压严重,车流、客流、货流混杂,消防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消费者、采购商、经营商户还是地方政府管理者,都会对专业市场的安全管理、环境秩序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仍将是专业市场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安全管理将更为严格。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区的专业市场必须加快硬件升级改造,加大力度优化经营环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后疫情时代,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必须重新审视市场原先的战略布局、商户结构、渠道资源和要素投入,进一步思辨专业市场的定位、功能、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积极围绕智慧商城和产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建立更紧密、更精准的供应链联动机制;重点推动以平台经济为纽带,深入开展大中小企业协作,共建产业链的风险防范体系等。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