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国外服装品牌“碰瓷”新疆棉花 夹着所谓人权的招牌就能“乱弹”吗?
2021-03-31
分享至: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20年10月份,瑞典服装品牌H&M发表在官网上的一份声明,近日在微博上广泛传播,这份名为“H&M集团关于新疆尽职调查的声明”妄称,该集团对来自民间社会组织的报告和媒体的报道“深表关注”,其中包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提出所谓“强迫劳动”“宗教歧视”的指控。

  25日,包括商务部、外交部、中消协、中棉协等在内的有关部门、协会,也就H&M等跨国品牌“碰瓷”新疆棉花事件给出了回应。其实,对于新疆存在“强迫劳动”这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外交部已在多个场合反复澄清事实和真相。

  在2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不用是相关企业的损失;有关新疆地区“强迫劳动”的指责完全是个别反华势力炮制的恶意谎言,目的是抹黑中国形象,破坏新疆安全稳定,阻遏中国发展。华春莹说:“给老百姓包括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一般正常人都会觉得是件好事,因为可以让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但是就有人认定是强迫劳动或者暗无天日的压迫。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历史上真的就这么干了上百年,所以现在以己度人。”

  而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也表示,所谓中国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完全是子虚乌有,纯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玷污。我们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新疆事务和中国内政,反对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对中方有关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高峰说:“对于跨国企业在中国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努力,中国政府始终持欢迎和支持态度。对于个别企业基于虚假信息作出的所谓商业决策,中国消费者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希望有关企业尊重市场规律,纠正错误做法,避免商业问题政治化。同时,我们欢迎外国企业到新疆实地考察,也愿意为各国企业在新疆开展贸易投资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个别国际行业组织和跨国企业的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消协反对伪造事实、限制采购、歧视供应,侵害消费者对优质原料和产品制成的终端消费品的自主选择权;反对在华销售商品、赚取利润,却伤害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感情、人格尊严。

  中国棉花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到国内棉花产量的80%以上。新疆50%以上农民种植棉花,其中少数民族占70%以上。棉花已成为新疆当地农民,特别是南疆和田、阿克苏、喀什等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植棉收入已占到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

  新疆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南疆地区棉花采收机械化率也在逐年提升。当前正值棉花的播种季节,新疆棉花播种自南到北依次推开。预计地方(不含兵团)播种面积在2100万亩左右,机采棉播种面积将突破1600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00多万亩棉花基本采用机采棉模式,这样从种到收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

  春分后,随着天气转暖,南疆重镇——库车市率先拉开了155万亩棉花的播种工作。

  3月24日,在库车市牙哈镇守努特村的万亩高标准棉花种植基地里,七八十台大马力拖拉机,在北斗导航系统指引下,对千亩棉田实施无人操作精量播种。

  居民库尔班·托乎提是守努特村的种田能手,他通过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形式联户承包了3万亩土地,全都种植棉花。他说,现在正在抢抓农时,加快播种进度,“大概播种了2千亩左右,剩下的我们计划4月5日前全部播完。”

  牙哈镇是库车市的棉花种植大镇,2021年棉花种植面积扩展到28万亩。为解决劳力短缺问题,牙哈镇在多年试点基础上大力推行机采棉模式,这样从春种、夏管到秋收,都可以实行机械化作业,节省大量人力和成本。牙哈镇党委委员吐尼亚孜·牙合甫说:“今年,牙哈镇棉花种植面积是28万亩,其中26万5千亩是机采棉的模式种植,全市统一的一个品种。2021年,我们的棉花4月15日以前必须播完。”

  据了解,2021年,新疆库车市将播种155万亩棉花,其中机采棉125万亩,预计5月1日前完成全部播种工作。不光库车市,整个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五地州都在大力推广机采棉模式。

  说到H&M等国际品牌“碰瓷”新疆棉花事件,就不得不提该事件背后的一个组织:英文简称为BCI,全文直译过来的意思是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简单来说,如果是棉纺织品想要走向国际市场,就绕不开BCI认证。因为有了这个所谓的认证,才能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认可。而BCI要求其会员必须使用它们认为符合标准的棉花,才能获得BCI许可证。

  然而,所谓的BCI认证,并不是“质量认证”,而是专注于比如棉农的体面劳动、保护水资源和土壤健康等领域的标准。于是该组织就凭空捏造新疆棉花生产中存在“强迫劳动”的谎言,而H&M等国际服装品牌,作为BCI的会员,基于BCI的判断以及一些民间、媒体报道作出了“停用新疆棉花”的决定。BCI认证为何能对中国棉花说三道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整体出口2962.3亿美元。中国以其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成为全球纺织服装进口企业最为信赖的采购基地,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产纺织服装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一位服装面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纺织服装行业深受BCI认证之苦久已。因为包括H&M等在内的品牌方要求供应商做棉类产品时,必须提供BCI证书,所以供应商只能照办,否则就会被拒绝甚至被替换。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你没有这个门槛,就接不了这个订单。我们的困难点就在这里,因为终端客户要求我们必须要提供BCI认证,国外的品牌包括H&M、ZARA等,你只要做他的订单,就只能提供这个证书。要么你就别做棉,做别的品种。”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想要加入BCI认证,只要符合一定门槛然后交钱培训即可。如果不符合规定的,还可以花钱从符合认证的企业手中买“配额”,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认证”。而这“小小”的认证之所以能推广,原因之一就是品牌方掌握了市场话语权。该负责人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品牌方强制BCI认证,因为他控制了买家市场,供应链做不了这个标准,所以就没有订单做。”

  上述负责人表示,想要摆脱BCI认证,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国内大型的棉纱厂、纺织厂能积极参与退出BCI认证,等到大家都不玩这一套了,国外采购商也无可奈何,必须无视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了。

  中国棉花协会表示,长期以来,来自中国的棉农、纺织工人等所有普通从业者为世界棉纺织行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受到公正对待。粗暴打压不仅会直接伤害到产业链最脆弱的群体——数百万新疆棉农和纺织工人,还将严重损害各国纺织服装消费者、零售商、分销商和进口商的利益,并将最终伤害到世界纺织服装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繁荣发展。

  (来源:央广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