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新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涉棉部分)
2021-06-04
分享至: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在第四篇、第五篇、第十篇中分别提到了棉纺产业发展规划,内容整理如下:

  第四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章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产销链接、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稳定粮食生产。以保障小麦安全为前提,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坚持粮食生产“区内平衡、略有结余”方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管护”水平,支持产粮大县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十四五”末,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41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吨以上。

  巩固棉花优势。建设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推进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实施标准化棉田建设、棉花高效节水推广和机械化采收工程,提高棉花生产管护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棉花质量。“十四五”末,全区棉花良种率达到98%以上,棉花机采率达到80%以上。

  做强林果产业。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林果业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做优做精红枣、核桃、巴旦木、葡萄、苹果、香梨、杏、新梅、枸杞等品种,支持南疆建设一批林果产品加工物流园和交易市场,增加优质高端特色果品供给。“十四五”末,全区林果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左右,果品产量达到1200万吨左右。

  建设畜牧强区。实施畜牧业发展五大行动,持续做大肉牛肉羊产业,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做优做强家禽产业,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构建饲料、种源、扩繁、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推动新疆由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转变。“十四五”末,全区畜牧业产值超过1100亿元。

  培育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加工番茄、加工辣椒、甜瓜、酿酒葡萄、沙棘、万寿菊、中药材、油料、甜菜等特色种植业,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打造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加快设施农业优势区建设,支持发展庭院蔬菜种植,提高蔬菜市场供给能力。

  发展生态农业。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重要的玉米、小麦制种基地和畜禽、林果、区域特色农作物品种繁育基地。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

  第五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建立和完善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构建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深化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健全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合理引导棉花生产,促进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南疆林果业保险“以奖代补”试点。

  第五篇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第二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新一轮传统产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化工、纺织、有色、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工艺改进、提质增效,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优化发展化学工业。推动石油化工“减油增化”发展,建成塔里木6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项目,推进库车塔河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延伸发展高端聚烯烃、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推动氯碱工业、特色无机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国最大氯碱化工基地。

  大力发展纺织产业。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加快纤维制造产业与纺织工业协同发展。优化棉花产业供应链、价值链,提高棉花就地转化率和纺锭规模,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高标准发展印染产业,促进产业链向服装等终端产业延伸。

  积极发展有色工业。推进铝、铜、镍、镁等有色金属下游产业链延伸,培育铜镍、铜铝、铜镁、硅铝、铍铜等合金产业,推动汽车、铁路、航天、航海等行业应用有色新材料,打造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优化钢铁工业结构。加快钢铁行业优化重组,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进钢材深加工,加快发展汽车、机械、化工装备制造业用钢、板带材产品,推动钢铁行业高端化发展。

  改造提升建材产业。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实施建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建材部品化,以及交通、水利、装备等水泥构件发展,鼓励发展与建筑结构相适应的保温、装饰等功能一体化复合板材和功能型装饰装修材料制品,促进绿色建材产品生产和应用。

  第四章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做大做强服装服饰、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手工业、旅游商品加工业,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增强产业集聚效益。

  着力发展服装服饰产业。实施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战略,高效承接内地产业梯度转移,吸引以代工生产和来料加工为主的服装服饰企业来疆发展,支持南疆发展服装服饰产业,完善产业链配套。推进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建设。积极发展鞋帽、玩具、假发、箱包、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优馕产业,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社会化供应能力。推广“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产业化模式,做大做强林果业、葡萄酒产业、乳制品产业、马产业等特色产业,打造品牌、形成优势。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装备水平,开发名优特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着力发展电子产品组装业。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消费电子产业转移,支持南疆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手机、智能穿戴、计算机外围设备等电子产品组装业带动就业。推动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地消费电子产业协同发展,开拓向西的国际市场。

  第五章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实施园区提升工程,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项目,重点抓好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十四五”末,推动一批上规模、高质量的企业上市,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支持打造一批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双千亿”企业集团,力争形成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

  ——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节能绿色环保产业,建设区域互补、协同发展的新兴优势产业集聚区,打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

  ——准东、哈密、吐鲁番能源化工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煤炭煤电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产业,加快建设兵团准东工业园、乌鲁木齐准东工业园,建设国家煤电油气风光储一体化基地。

  ——奎屯、独山子、乌苏、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石油化工、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仓储物流等产业,打造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产业聚集区。

  ——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加工、驼奶及沙棘冻干粉、冰鲜水产品、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纺织服装进出口加工贸易及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区,打造边境贸易和向西开放的产业基地。

  ——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化工纺织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石油化工、化学纤维产业、纺织服装及印染产业、新型建材、林果深加工等产业,建设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

  ——和田、喀什、克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加快发展进出口加工贸易和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中医药种植、鞋帽、玩具、假发、箱包、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第十篇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章培育发展天山南坡产业带

  完善天山南坡区域交通干线网络,畅通主要节点城市和重要产业园区联系,以能源矿产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将巴州、阿克苏地区打造成重要的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特色旅游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增长点。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