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高考志愿怎么填?国际领先的纺织业了解一下!
2022-06-23
分享至: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193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日前,高考成绩揭晓进入倒计时,
  志愿填报工作马上就要开启。
  大家对纺织服装行业是否了解?
  纺织服装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
  纺织人才培养的方向又是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执行会长、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倪阳生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招生和就业反差较大
  据《百度热搜·2022高考大数据》显示:在考生的志愿选择上,2022年前沿技术型学科更受关注,考生在报考时常常会优先考虑城市发展、兴趣爱好与行业前景,对比十年前,理工、师范类院校受到热捧,新一线、二线城市的高校关注热度上升。
  随着各地相继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2022年,职业教育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已经同比上升51%。包括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区的考生家庭,对职业教育具有浓厚兴趣。据了解,在2022年高考考生家庭的搜索关注中,职业教育的院校排名与毕业就业形势热度颇高。
  对于填报志愿,倪阳生建议考生填志愿的时候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要选择有影响力、感兴趣的专业。
  倪阳生说:“纺织服装产业是国际领先的产业,中国的纺织产业有今天,与几代纺织人的努力分不开,与院校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分不开。所以,需要大量考生报考纺织行业相关的专业,将来能够继续为这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人才。”
  他还表示,我国纺织服装等相关专业院校的招生和就业的反差是比较大的。学生就业非常好,因为纺织服装产业比较早地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企业对人力资源、创新和品牌建设非常重视,每年都会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大量的学生。可惜的是,这些院校的招生不够理想。
  当然,这并非是纺织相关院校仅有的现象,制造业相关的其他许多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所以,如果没有人愿意继续从事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就会难以为继。
  提升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对纺织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可以说,如今的中国纺织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2020年底,中国工程院组织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做了对比和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有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包括纺织工业。这也意味着我国纺织强国目标基本实现。
  特别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纺织业不仅在各个环节都在做大做强,进行转型升级,纺织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除了人们所熟悉的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也已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从运动员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到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材料,再到工业粉尘大气污染治理使用的“袋除尘”过滤技术等,可以说,今天的纺织业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衣被天下”的概念,而成为编织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成为企业的立足点,也让我们对中国纺织业的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诚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曾经所说的,我们要改变社会对行业的认知,提升产业对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升级间形成正反馈。
  “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是中国纺织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纺织行业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这其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那部分一定是纺织类专业毕业生。
  人才培养模式已发生很大变化
  谈及纺织行业的人才培养,倪阳生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如今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过去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过去更为重视生产环节人才的培养,如今要为纺织全产业链培养人才。
  以服装设计人才为例,不仅要会设计,还要能把设计变为产品,不仅仅变为产品,还要能够卖得出去,而且还要卖出好价钱。这就需要从事服装设计的人不仅要懂得快速发展的面料工艺、制造工艺,更要掌握服装的展示、陈列、营销、渠道等等环节,也就是说,行业需要培养全产业链的人才。
  此外,倪阳生表示,如今党和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立德树人非常重要。培养学生,不仅专业能力要过硬,其他方面尤其是“德”的方面也要重视。另外,还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每个人都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之后,要有合作、沟通、表达、持续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在学校学到的是很基础的,需要不断地持续学习。
  据介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即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确定对课程的设置。此外,还加强了学科竞赛、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能加强院校和企业产学研的发展,并在一些园区设立产学研基地,组织企业到院校宣讲,把企业关注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倪阳生表示,只有把企业和院校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