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12-06
分享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宣传视频。

  自2009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上述3个遗产项目保护成效显著,存续力持续提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通过成立合作社和企业,带动当地黎族群众特别是妇女就业增收;“羌年”在羌族传统文化保护、带动当地文化生态旅游和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文化和自然生态协同保护的良好态势。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程序。上述遗产项目成功转入代表作名录,既体现了中国开展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优秀实践和成果,也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截至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44个项目中,有39个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个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官网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介绍:


  中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采用黎族传统纺织技术,将棉和麻等纤维制作纺织品。这些技术包括纺纱、染色、织布、刺绣。织成品上的图案记录了黎族文化中的历史和传说,以及崇拜、禁忌、信仰、传统和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黎族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族群强化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中国:羌年

  羌年在农历十月的第一天到来。这是生活在中国四川省的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他们以庆祝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感激和敬畏,重申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促进社会和家庭和谐。在 2008 年震灾后,该节日作为羌族人民与其他族群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在重建信仰和社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提高了人们对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中国: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木拱桥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和浙江省。建造木拱桥是木工的生计来源,桥梁及传统营造技艺是当地乡村文化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木拱桥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文化空间,增强了社区和谐和文化认同。当地社区和男女木工共同参与木拱桥的建造、维护、使用,同时亦参与相关民间习俗。

  (来源:中国纺联非遗办)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