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年度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度工作要点》及《延链补链强链12条政策措施》,宣布设立20亿元产业升级基金,全面推动棉花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全链条竞争力”转型。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主持会议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化棉花产业体系,助力国家纺织产业链安全。 会议明确2025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700万亩,总产达600万吨,纺织服装产业就业突破70万人,全产业链产值向2000亿元迈进。新疆正从“世界棉仓”向“全球棉业创新策源地”跨越,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硬核支撑。
1.补贴精准化 质量分级补贴:对衣分率≥40%、纤维长度≥30mm的高品质棉,每亩额外补贴150元,2025年预计发放补贴资金超15亿元。 产能优化淘汰:3年内关停冗余轧花厂,淘汰落后产能100万吨,优先支持智能化改造企业。 2.产业集群布局 天山北坡化纤带:昌吉州重点发展50万吨生物基纤维项目,解决新疆印染原料依赖进口问题; 南疆高端棉纱中心:阿拉尔—阿克苏产业带目标2027年产值破千亿,打造全国最大机采棉纱基地; 喀什出口枢纽:建设中亚服装集散中心,2025年对哈、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成衣出口目标30亿美元。 3.兵地深度协同 推行“五个一体化”:统一棉种采购(成本降15%)、籽棉跨区流通(加工产能利用率提至85%)、共建纺织产业园(税收共享),2025年兵地联合项目将达50个。
1. 数字棉田革命 北斗导航+无人农机:2025年普及率超70%,播种直线误差≤2厘米,每亩节水40%、省种50%; 棉田碳监测系统:试点安装5000台物联网设备,实时测算碳排放,应对欧盟碳关税(目标亩均碳排放从280公斤降至200公斤)。 2. 智能工厂升级 “黑灯车间”落地:库尔勒、阿克苏新建5家全自动化纺纱厂,人工成本降70%,万锭纱线耗电减少60%; 区块链溯源交易:中国棉花棉纱交易中心上线“一棉一码”系统,合同履约周期缩短30%。 在沙雅县天汇康拜公司,棉秸秆经过破碎、热压,变成零甲醛环保板材,年消耗秸秆20万吨,产品已出口至中亚五国。每吨秸秆收购价300元,相当于给棉农每亩增收80元。
1. 公共品牌认证体系 启动“新疆棉花”质量认证,对标瑞士棉、埃及长绒棉标准,2025年认证面积将达1000万亩; 联合国际检测机构SGS、BV,推出碳足迹标签,直供ZARA、H&M等全球品牌。 2. 双循环市场战略 国内:京东、拼多多开设“新疆棉专区”,目标年销售额破50亿元; 国际:在越南、哈萨克斯坦设6个海外仓,通过中欧班列实现7日达,抢占RCEP市场。 2025年一季度,新疆棉制品跨境电商成交额同比激增120%,毛巾、床品等终端产品占比首超50%。
1.就业扩容 “总部+卫星工厂”模式:3年新增纺织岗位15万个,月均工资4500元,南疆四地州覆盖率100%; 技能转型:免费培训10万名“数字棉农”,教授无人机巡田、智能滴灌操作,结业即上岗。 2.收益兜底 棉价保险试点:当市场价低于8元/公斤时,保险补足差额,2025年覆盖棉田500万亩; 套种增收:推广“棉花+小茴香”模式,亩均综合收益突破4500元,较单一种植提高80%。 挑战与行动: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技术攻坚:投资3亿元支持印染废水零排放研发,突破高端面料生产瓶颈; 绿色金融:发行首期5亿元“碳中和”债券,专项用于棉田光伏节水项目; 国际合规:与德国TÜV莱茵合作,建立符合欧盟碳关税的棉业认证体系。 (来源:新疆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