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纺织印染工业集聚区,一场关乎千亿级纺织产业未来的“去氟革命”正在上演。
曾经被广泛用于处理的全氟化合物,因难以降解且存在生态风险,如今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拦路虎”。作为全国首批新污染物治理试点,柯桥正以“筛—评—控—治”全链条监管创新解法,让一块布的生产从源头到末端都贴上“绿色标签”。记者近日走访柯桥多家企业,解码这场传统产业的绿色突围战。
“看这池水,刚进来时像酱油汤,现在清得能看见池底。”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中控室里,技术人员指着蓝色反应池向记者演示。就在半小时前,这池含全氟化合物的印染废水刚注入特制药剂,如今已变得清澈透明。公司董事长杨立峰指着大屏上的检测表介绍:“我们在废水中检出数十种全氟化合物,以前的处理工艺只能削减20%,现在中试基地的新技术让去除率明显提升。”
这座投资1000万元的中试基地,藏着柯桥治水的核心密码:通过催化材料与高级氧化技术“联手”,不仅将COD(化学需氧量)控制在50毫克/升以下,更让全氟化合物降解效率实现突破。
“一种像‘粉碎机’,把大分子氟化物打碎;一种像‘吸尘器’,把残余物质牢牢抓住。”技术人员形象解释。而将要建设的工业废水分质提升工程,将把这套技术进一步放大——2027年投运后,每天能处理20万吨废水。出水中全氟化合物总浓度目标控制在500纳克/升以下,达到欧盟饮用水限值水平;全氟辛酸浓度控制在80纳克/升以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杨立峰告诉记者,该工程首次将中试技术规模化应用,为纺织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柯桥方案”。
一组数据见证着变革速度:2024年柯桥区内主要助剂生产企业无氟助剂销量同比增长208%,越来越多企业主动“弃氟从无”。
“我们梳理出9种高风险氟化物,给企业发‘关注清单’,就像看病开处方。”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柯桥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非靶向筛查和动态管控,全区已建立从原料审核到废水处理的全链条监管网。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