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键生成设计创意、3D模拟展示成衣、智能工厂实现柔性生产……在浙江,传统丝绸纺织产业正破茧成蝶,逐步实现从“织造”到“智造”的跨越。 2025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在浙江乌镇举办。在这场科技盛会上,多家丝绸纺织企业将与高科技企业同台亮相,展现传统制造业在AI浪潮中的转型新貌。
为给母亲准备生日礼物,张女士打开了万事利丝巾定制小程序,在琳琅满目的丝巾样式中选中了一款生肖元素丝巾,随后轻触“DIY”按钮,在丝巾的一角加上了对母亲的祝福。 短短数秒后,一条精美的丝巾数字样稿便跃然屏上。“真没想到动动手指就能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丝巾!”张女士欣喜地表示。 这正是万事利丝绸通过AI技术实现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近年来,万事利丝绸通过对236位艺术大师在过去400年间的作品进行“美的数字化模型”解构,建成拥有70万条标注数据的花型数据库。在其AIGC实验室集成的300多种AI图形算法加持下,“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设计得以实现。 “AI设计师”的能力范围,远不止于单一的纹样创作。在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的“丝绸数字面料中心”,“AI设计师”能够实现从“纹样-款式-成衣”的全链路赋能。中国丝绸博物馆则基于对上万件馆藏丝绸纺织品文物的数字化采集,设计出数字时装,让非遗文化在AI助力下得到活态传承。 在浙江,围绕丝绸纺织产业的数字化研发正多点开花。浙江计划,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
一条丝巾从下单到交付仅需2小时,这样的速度如何实现?答案藏在万事利丝绸智能工厂里。 走进万事利丝绸绿色车间,一台台占地仅十几平方米的GBART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正高速运转。布料送入后,短短半小时,便能带着鲜艳精准的印花送出,全程零污水排放。 “每台GBART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就像一座微型的‘智能工厂’,将喷印、蒸化、后整理等工序整合串联,实现小批量、快交付的柔性生产。”万事利丝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座“智能工厂”将亮相此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展现“AI丝巾设计+智能化生产”场景。 而在博览会现场,还将看到浙江真爱毯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边织边检”智能质检技术、达利丝绸研发的可机洗丝绸创新工艺等一系列丝绸纺织企业创新成果。 2023年,浙江省印发《关于支持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明确提出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企业智能制造升级路径。 政策的东风助力行业加速转型。在杭州钱塘(新)区,万事利丝绸已建成一座占地96亩、总投资10亿元的“未来工厂”,致力于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示范标杆。 达利丝绸建成的智能化无人值守黑灯车间同样引人关注。通过一体化生产流程,达利丝绸的生产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产能提升5至10倍。 从单点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到智能工厂实现全链路协同,浙江纺织企业正以数字技术为引擎,在产业升级的赛道上跑出效率新时速。
“即便是再厉害的新技术,仅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形成产业变革的力量。”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表示。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万事利丝绸前瞻性布局构建多元协同创新网络:在AI设计领域,与微软小冰、无界AI等人工智能服务平台联手,搭建起AIGC实验室;在数字化生产技术方面,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在色彩管理、双面数码印花、无水印染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一协同创新的理念,已成为浙江丝绸纺织业的广泛共识—— 湖州新南海织造厂联合浙江理工大学湖州研究院,突破工厂化蚕丝强捻小提花产品的工艺与产业化瓶颈。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柔性仿真引擎,开发了3D服装设计软件及相关工具,为达利丝绸等企业提供全链路服装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借助这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广泛拓展数字领域‘朋友圈’,在技术研发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开拓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达利丝绸总经理张金珍谈道。 传承千年的丝绸纺织产业披上了“数字战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浙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力。当前,浙江省纺织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双双突破万亿元,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额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一根丝的高科技制备到一类纹样的AI设计,从一匹布料的智能加工到一条产线的无人化运行,这股由AI驱动的变革力量,正推动浙江丝绸纺织完成从“织造”到“智造”的蝶变。(采写:张欣怡) (来源:新华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