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日晚,2014“常熟服装城杯”第六届中国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决出了金银铜等各个奖项,评委团趁热打铁,在紧张的赛程之后又与选手们展开深入交流,在点评会上,他们分享了自己从事服装设计之路的点点滴滴,也为年轻选手们提出了宝贵建议。
评委会主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
![]() 从投稿、评选到制作,这个过程对于每位选手而言都是一个煎熬,但正是这个煎熬的过程促使选手获得了进步,本次大赛无疑为选手们的进步和成长提供了沃土。我希望选手们不要太在意得失,而是将目光着眼在享受比赛的过程,给自己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邹游:
![]() 设计师需要有一个转化的意识,让艺术成为人们身上所穿的服饰,在“常熟杯”大赛这个平台上,我一直都希望看到整体感很强的作品,有很多选手在某一点的想法是很精彩,如果在把控力上拿捏得更精准就会出现更多的精彩设计。设计教育一直在求新,如何把设计和产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都需要更多的思考。
法国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北京)艺术总监Heiko Michael Buerger:
![]() 本次大赛的主题为“炫·梦”,选手在主题理解上并没有走传统的“高大上”路线,阐述关于国家和民族梦想等主题,而是更加细腻地从自我和生活出发,讲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在这个梦里有美丽的色彩和曾经的生活,只有这样的“梦”才是最贴近设计者本身的,才能激发出选手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感悟。
“金顶奖”设计师、厦门计文波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计文波:
![]() 今年是我第一次担任该大赛的评委,选手的整体水平很高,有些作品对面料和细节的处理比较到位。但是对于一项休闲装赛事,部分选手对面料的选择与运用上需更谨慎,休闲装在结构版型上有自己的特点,要注意适度结合艺术与实用性。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劲霸男装商品企划总监刘勇:
![]() 全程参加本届大赛的评审工作后我有四点感受:一是,本次大赛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数码印花和转移印花工艺,这种工艺不仅为学生的面料设计提供了方便,也极大地丰富了面料的表现效果,是一个好的设计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周刊)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